中国医学科学院权威发布:肿瘤患者科学饮食指南
中国医学科学院权威发布:肿瘤患者科学饮食指南
肿瘤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合理的饮食管理至关重要。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营养建议和饮食禁忌,许多患者和家属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本文将基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等权威机构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您详细解读肿瘤患者的科学饮食指南。
营养不良:肿瘤患者的隐形杀手
营养不良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据统计,我国三级甲等医院住院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病率高达80.4%,而其中68.78%的患者没有获得任何营养治疗。更令人担忧的是,约20%的恶性肿瘤患者直接死于营养不良或相关并发症。
科学评估:营养支持的第一步
恶性肿瘤患者一经确诊,就应立即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不良评估。目前,NRS 2002是最常用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该评分系统包括疾病严重程度、营养状态受损程度和年龄三个部分,总分≥3分即表明存在营养风险,需要及时进行营养干预。
饮食管理: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搭配
能量供给
肿瘤患者的能量需求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卧床患者按20-25kcal/(kg·d)估算,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则按25-30kcal/(kg·d)计算。营养治疗的能量应至少满足患者需要量的70%。
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是肿瘤患者维持机体功能和促进康复的关键营养素。推荐摄入量为1.5-2g/(kg·d),应尽量达到100%需要量。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鱼类、瘦肉、鸡蛋、脱脂乳等。
碳水化合物与脂肪
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应控制在50%-65%之间。对于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建议降低碳水化合物比例,增加脂肪供能。同时,推荐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比例。
特殊情况下的饮食调整
术后饮食管理
术后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从禁食禁水逐步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胃切除术后患者应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选择软质、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油腻食物。
放化疗期间的饮食注意事项
放化疗会引发一系列消化道反应,如口腔溃疡、恶心呕吐等。建议选择软烂、易消化的食物,注意口腔卫生。可适当使用营养补充剂,以保证营养摄入。
营养补充剂的使用
当正常饮食无法满足营养需求时,应及时使用口服营养补充剂。对于完全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可考虑管饲喂养。长期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4周),建议建立营养治疗通道,如胃空肠造口。
饮食禁忌:科学解读与合理选择
明确的饮食禁忌
- 酒精:属于Ⅰ类致癌物,会加速疾病进展。
- 加工肉类:如香肠、火腿等,含有亚硝酸盐和多环芳烃,应避免食用。
- 高盐食物:钠含量过高,会增加患癌风险。
- 油炸食品:含有苯并芘等致癌物,应限制摄入。
“发物”问题的科学解读
“发物”是传统中医概念,指可能引起疾病复发或加重的食物。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许多所谓的“发物”,如虾、蟹、羊肉等,富含优质蛋白,适量摄入对改善营养状况有益。是否忌口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来决定。
“饿死肿瘤”是误区
“饿死肿瘤”的说法并不科学。肿瘤细胞会通过掠夺正常细胞的养分来维持生长,即便减少食物摄入,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相反,这可能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影响治疗效果。
个体化饮食建议
根据体质调整饮食
不同体质的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例如,气虚者可多食用健脾益气的食物,如茯苓、薏米;肺癌患者可常食白色入肺的食物,如麦冬、百合。
少食多餐的具体实施
建议每天进食5-6次,每次食量不宜过多。胃癌术后患者尤其要注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药食同源的搭配建议
放化疗患者可适当加入阿胶、红枣等补血食材,以促进造血功能恢复。但需注意,药食同源的食材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盲目进补。
结语
科学合理的饮食管理是肿瘤患者康复之路的重要保障。通过均衡膳食、合理补充和个体化调整,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希望每位患者都能在专业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为战胜病魔提供坚实的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