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了解钓鱼城的36年 先读懂这四个男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了解钓鱼城的36年 先读懂这四个男人

引用
1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n/2024-07-17/detail-incekhfr3585550.d.html

钓鱼城,这座位于重庆合川的千年古堡,见证了南宋末年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1243年到1279年,钓鱼城军民坚守36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而今述说钓鱼城四位守将的故事,怎能不感慨钓鱼城无愧于一座英雄之城。

1. 余玠:筑城设防的军事天才

13世纪初,蒙古铁骑席卷欧亚大陆,所向披靡。1242年,蒙古皇太子阔端率军大举入蜀,四川告急。此时,南宋名将余玠临危受命,从成都来到重庆紧急布防。

余玠,蕲州(今湖北蕲春南)人,年轻时因失手打死老人逃往异乡。目睹金人南侵,他投身军旅,成为淮东制置使赵葵的得力战将。入蜀后,余玠广开言路,在重庆金碧山下开设招贤馆。

一天,来自播州(今贵州)的冉琎、冉璞求见。余玠派官员热情接待,但兄弟二人却迟迟不提建议。数日后,余玠亲自召见,兄弟俩终于道出固守四川的计策:在四川险要之处依山傍水修筑城堡,以阻挡蒙古军队的进攻。他们认为,重庆最为险要之地当属合州钓鱼山,将合州军民迁徙到钓鱼山上,可“积粮驻守,胜于十万之师”。

余玠大喜,不久制定出治蜀大纲《经理四蜀图》,任命冉琎为合州知州、冉璞为合州通判。余玠在钓鱼城坐镇指挥,先后在四川建起了一个以山城为点、江河为线的立体防御体系。后来的历史证明,钓鱼城坚守多年,使蒙哥大汗战死于城下,导致蒙军撤退,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变世界历史走向发挥了巨大作用。

然而,余玠因功劳卓著,遭人诬告。1253年5月,宋理宗听信谗言召余玠回朝。7月,愤懑不堪的余玠在重庆含恨服毒自杀,上演了一出岳飞式的悲剧。

2. 王坚:智斩叛将的铁血将军

1254年7月,河南邓州人王坚担任兴元都统制兼知合州,驻守钓鱼山。他组织军民对钓鱼城进行全面加固,新建了水军码头、城北的江岸防御工事,筑就了东城内城墙和南、西、北内外城墙等。

1259年,蒙军入蜀,兵锋直逼钓鱼城。一天,王坚的老乡晋国宝前来劝降。原来,晋国宝在与蒙军一场恶战中被俘。两人寒暄后,晋国宝竟劝王坚投降蒙军。王坚顿时脸色铁青,怒目圆睁,大喝一声:“升帐!”待各部将领大声发出“与城共存亡,绝不投降”的回应后,王坚下令斩杀晋国宝。

晋国宝被斩,蒙哥大汗震怒,亲自挥师发兵攻城。面对蒙军强悍攻势,王坚组织军民展开了上百次激战。在其中一次战役中,让亲自督战的蒙哥大汗身负重伤去世。王坚为保卫钓鱼城立下汗马功劳,受到南宋皇帝的嘉奖。

然而,由于南宋朝廷内斗激烈,主战派权力旁落。1260年11月,王坚被调离合州,应诏入朝,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1264年,因积郁成疾去世,享年67岁。

3. 张珏:宁死不屈的硬汉

1280年3月的一个夜晚,在安西(今陕西省西安城东北)一个叫赵老庵的遗弃破庙里,一位汉子解下缰绳,系在厕所房梁上自缢。这个含恨自尽的中年汉子,就是南宋鼎鼎有名的钓鱼城主将张珏。

张珏是陕西凤州人,18岁时随难民逃到重庆,后参军到钓鱼城驻守,因作战勇猛、才能出众,很快从普通士兵升至中军都统制,有“四川虓将”之称,成为时任钓鱼城主将王坚的得力副手。

1260年11月,王坚被调回临安,朝廷任命简州知州马千为兴元府都统兼知合州。怎知几月后,马千的儿子被俘投降,马千为保全儿子性命,竟私下准备开门受降。所幸南宋朝廷及时察觉,迅速撤掉了马千官职,诏令张珏为兴元府诸军都统制兼利州东路安抚使、知合州。

张珏一改过去被动坚守的战法,自1264年4月击退蒙古都元帅李忽兰大军后,就采取主动出击策略。次年2月,与蒙军多次激战于钓鱼城下,屡战屡胜。

1265年6月,蒙古东川军都元帅赵匣刺重兵攻打钓鱼城。张珏率军主动迎敌,大战于合州旧城附近的南坝(今合川区南屏一带)。“南坝之战”,成为钓鱼城保卫战中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张珏声望大震。

1271年元朝建立,元军在四川发动新攻势,元军东川行枢密院统军合刺,准备在合州金子沱建立一大型造船厂。张珏获取情报后,在附近山上设置疑阵,吸引蒙军重兵聚集。然后,亲自挑选四十名精兵强将组成敢死队,急行数十里直奔金子沱。张珏一马当先,夜渡平阳滩(今合川区花滩),突袭造船厂。最终宋军焚烧了金子沱造船厂,使元军用水军扼控钓鱼城的计划落空。

1275年2月,张珏因功升为宁远军节度使。5月,朝廷委任张珏为四川制置副使兼知重庆府。

见张珏作战勇猛,忽必烈亲自遣使者千里迢迢,专程到重庆府对张珏劝降,许诺加官进爵,被张珏严词拒绝。1278年2月,元军合围重庆,张珏亲自率军冲出重庆熏风门,横刀立马大败元军。当晚,有宋军私自打开镇西门投降。见元军蜂拥进城,张珏率将士展开激烈巷战,厮杀中连中四箭,他连血带肉拔出箭头,继续搏杀。眼见大势已去,一生坚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张珏意欲自杀,被左右强行制止。张珏连夜带上妻子和几个随从,乘小船离开了重庆。

元军连夜追赶,第二天在涪州,张珏不幸被俘。在被押送去大都的路上,张珏用拴马的缰绳自尽殉国。

4. 王立:保全十万军民的抉择

1278年年末的一个上午,钓鱼城最后的主将王立,在府上已拒食三天,焦灼难熬。战还是降?两条道路摆在眼前,他不知该如何选择:

若继续抗战,钓鱼城既无援军、又无粮草,力量悬殊,全城军民必战死无疑。

他知道从1277年初,元军已攻取了巴蜀几十座城堡,作为钓鱼城前沿阵地的渠州、礼仪城已荡然无存,夔州、施州、播州也相继沦陷,钓鱼城成了一座孤城。

此时,忽必烈大汗在四川设立两个军事机构,即川东行枢密院和川西行枢密院。两院为夺取战果,将钓鱼城围得水泄不通。更糟糕的是两年来合州连续大旱,城内缺粮多日,已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状。

城里十多万军民的性命,就掌握在他一人手中。在焦急与烦恼中,王立来到钓鱼台上,面对嘉陵江长叹一声。这时,一个相貌姣好的女子,悄然出现在王立身边,说:“还是选择放下战刀吧。”此话让王立大惊失色。这位敢在王立面前斗胆放言的女子是王立的义妹,人称熊耳夫人。熊耳夫人是王立多年前攻打泸州时,击杀的千户熊耳的妻子,王立见她孤苦一人就认她作为义妹,带回了钓鱼城。

熊耳夫人告诉王立,元西川行枢密院副使李德辉,是她同父异母哥哥。王立半信半疑,说:“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保住钓鱼城军民性命,我王立死而无憾!”

经一夜痛苦抉择,王立采纳了熊耳夫人的建议。安排部将秘密出城,日夜兼程把保城救民的书信带到了成都。王立提出,如宋军投降,元军必须保证绝不杀一人。为确保受降顺利,李德辉亲率五百兵力到钓鱼城,最终和王立达成协议:由忽必烈大汗亲自颁旨,蒙军不犯秋毫,钓鱼城守军全体解甲。

王立的开城决定,激起了一部分浴血奋战几十年的老将军极大愤慨。第二天,35名战功卓著的老将军在钓鱼城不同地点,拔刀自刎。

1279年正月,钓鱼城在悲怆的军号声中,竖起了元旗。围困钓鱼城多年的元军主力部队撤去,一场即将出现的血腥大屠杀得以避免。

战后,忽必烈信守了承诺,封王立为潼川路安抚使、知合州事。可世事难测,忽必烈去世后多年,西南地区汉人不满压迫揭竿起义。恰在这时,王立向朝廷提出要辞官回乡,立即被朝廷将之与汉人造反联系起来,并赐其死刑,时年王立五十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