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新片春节档遇冷:从预售冠军到口碑票房双失利
肖战新片春节档遇冷:从预售冠军到口碑票房双失利
2025年春节档,肖战主演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以下简称《射雕》)经历了从预售冠军到正式上映后排名下滑的戏剧性转折。这部改编自金庸经典武侠小说的电影,虽然在预售阶段创下2.72亿的亮眼成绩,但最终票房定格在5.78亿,未能实现“霸榜”目标。
预售 vs 正式上映:从领跑到掉队
《射雕》在预售阶段的表现堪称惊艳。8天预售期内,该片以2.72亿的票房领跑春节档,占总预售票房的三分之一,并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预售最快破6亿的纪录。然而,正式上映后形势急转直下,首日排片仅17%,票房从预售第一跌至第四位。截至1月31日,票房勉强突破5亿,最终在春节档票房榜上位列第四,与最初的预期相去甚远。
口碑两极分化:视听效果与剧情演员的双重考验
影片的口碑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在豆瓣平台,该片获得了5.5分的评分,37万网友参与评分。正面评价主要集中在视听效果和歌曲场面,有观众称赞“景好看且宏阔,桃花岛、蒙古大草原……战争场面十分恢宏,郭靖和西毒欧阳锋的对决也是一大亮点。”然而,负面评价则集中在剧情、武打设计、演员表现和制作水准上。有观众吐槽“很一般,原著党看不下去,武打特效太夸张,就差扔核弹了”“搞笑片+科幻片”“稀碎,敷衍,挣快钱,演员没演技”“五毛特效,剧情稀烂”等等。
肖战效应:流量明星的双刃剑
作为影片的最大卖点之一,肖战的表现备受关注。然而,他的演绎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观众认为肖战“完全演出了郭靖的忠诚,郭靖的憨厚,郭靖的仁义”,但也有观众指出他的表演“有点中学生背台词的感觉”。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反映了观众对流量明星主演电影的复杂态度。一方面,肖战的粉丝基础为影片带来了可观的预售成绩;另一方面,非粉丝群体对流量明星的演技和角色贴合度持怀疑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片的后续票房走势。
失败的深层原因:改编与市场定位的偏差
《射雕》的改编策略也备受诟病。影片选取原著第34-40章的内容,主要讲述郭靖得到九阴真经和降龙十八掌后的故事。然而,这种章节式改编导致故事难以深入,过度依赖旁白和回忆片段,使得叙事显得碎片化。此外,影片试图融合魔幻、游戏、VR等元素,虽然在视觉效果上有所创新,但与传统武侠精神的调性并不完全契合,难以满足金庸迷的期待。
春节档竞争:《哪吒》的强势崛起
在激烈的春节档竞争中,《射雕》最终未能脱颖而出。《哪吒之魔童闹海》以47.88亿的票房遥遥领先,成为春节档最大赢家。这部动画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占据绝对优势,其IP衍生品销售也异常火爆,官方手办和联名产品众筹超额完成。相比之下,《射雕》在内容吸引力和市场定位上显得不够精准,未能抓住春节档合家欢的观影需求。
武侠电影的未来:传统与创新的平衡
《射雕》的市场表现,折射出武侠电影在当下面临的挑战。金庸作品的改编已经进入瓶颈期,传统武侠精神如何与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相结合,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影片在视觉效果上的创新尝试值得肯定,但剧情和人物塑造的薄弱,暴露出武侠电影在内容创作上的短板。未来,武侠电影需要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保留武侠精神的核心价值,又要与时俱进,融入新的表达方式和叙事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