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有奖销售频现骗局!这些坑千万别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有奖销售频现骗局!这些坑千万别踩

引用
搜狐
8
来源
1.
https://m.sohu.com/a/810765344_121123834/?pvid=000115_3w_a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2360557294066214
3.
https://m.sohu.com/a/775206556_121117460/?pvid=000115_3w_a
4.
https://scjgj.quanzhou.gov.cn/xxgk/ztzl/zxdt/202412/t20241216_3117833.htm
5.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03/content_6940158.htm
6.
https://amr.gd.gov.cn/zwgk/zcfg/fggz/content/post_4514058.html
7.
https://amr.sz.gov.cn/xxgk/zcwj/scjgfg/gpjzgl/gpjyfl/content/post_11726433.html
8.
https://www.zgzy.gov.cn/zhaoyuan/zmhd2/202411/c05_360102.shtml

01

有奖销售频现骗局,消费者需谨慎参与

近年来,有奖销售活动因其互动性和吸引力,成为商家常用的促销手段。然而,一些不法商家却利用有奖销售进行虚假宣传和欺诈,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近期,六安市市场监管局就查处了多起有奖销售违法行为,涉及虚假宣传、仿冒混淆等。

02

常见骗局类型及案例解析

1. 秒杀、抽奖内定名单

一些商家在促销活动中设置秒杀或抽奖环节,但往往通过技术手段或人为操作,让特定人员中奖,普通消费者很难获得实际利益。例如,有消费者反映在某电商平台的秒杀活动中,无论网络多顺畅,总是无法抢到心仪商品。这种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经营者不得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2. 虚假宣传和夸大其词

部分商家在有奖销售中通过夸大产品功效、虚构获奖概率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如某品牌羊奶粉在促销活动中宣称“可以抗癌”,某美白产品则声称“一抹见效”。这些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经营者不得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3. 价格欺诈

一些商家先将商品价格虚高,再以“打折”“降价”等名义进行有奖销售,实际并未给消费者带来实惠。例如,某商品标称“原价3999元,现价1999元”,但经调查发现该商品从未以3999元的价格销售过。这种行为违反了《价格法》第十四条,属于价格欺诈。

03

消费者如何避免踩坑

  1. 理性对待促销活动:不要被高额奖品或折扣所迷惑,要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商品。

  2. 仔细阅读活动规则:了解抽奖概率、开奖时间、兑奖条件等关键信息,避免盲目参与。

  3. 关注商品真实信息:通过多个渠道了解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功效,不轻信商家单方面的宣传。

  4. 保留证据及时维权:如遇虚假宣传或欺诈行为,保留相关证据,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04

法律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为消费者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消费者在遇到有奖销售骗局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1. 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2. 通过消费者协会进行维权
  3. 保留证据,通过法律诉讼途径解决

有奖销售活动本应是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但一些不法商家的欺诈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消费者在参与有奖销售时要保持理性,提高警惕,同时也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只有这样,才能让有奖销售真正成为促进消费、惠及民生的有效手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