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中国邮政: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快递进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也是邮政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邮政凭借其独特的“四流合一”优势,近年来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策引领,构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
自2014年启动实施“快递下乡”工程以来,我国农村寄递物流体系从无到有,从初步建立到日渐完善。十年来,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制度供给不断丰富,行业上下协同发力相得益彰,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国家邮政局新闻发言人、市场监管司司长林虎表示,十年间,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标准,促进农村寄递物流发展的政策体系日渐完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到“十三五”末期,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8%,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分拨、乡乡有网点”。
“十四五”以来,“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24年快递进村情况普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建设33.78万个“一点多能、一站多用”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农村寄递“最后一公里”服务实现有效拓展。
创新模式,打造邮政特色电商体系
中国邮政电商副总经理张宇介绍,邮政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拥有其他企业不具备的“四流合一”资源禀赋。从金融、物流到电商,邮政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
在农产品上行方面,邮政创新性地建立了1000个邮政农产品基地,主要来源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地理标志、区域公共品牌等。通过自建的线上线下六大销售渠道,邮政已经累计销售农产品超过400亿元,仅2023年就突破了137亿元。
在工业品下行方面,邮政重点打造六大品类的亿元品牌和千万品牌,进入品牌池的商品可以通过邮政的线下网点和线上平台进行销售。据统计,五年来累计销售额已突破6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邮政还打造了独特的“919电商节”,从2017年的2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00亿元,增长了10倍。这一成绩背后,是邮政对农产品品类的持续投入,资源投入占比高达80%。
案例分享,展现邮政助农实效
在安徽砀山,邮政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砀山梨基地,经过5年努力,年销售额已突破5000万元。在吉林,邮政通过全产业链合作模式,将当地大米打造成为邮政自有品牌,年销售额达数十亿元。
2023年8月,面对宁夏西瓜滞销的困境,邮政仅用20多天就帮助销售了500多万斤,充分展现了其在应急助农方面的能力。
未来展望,持续深耕乡村振兴
尽管成绩斐然,但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中西部地区农村寄递物流发展水平仍滞后于东部地区,农村地区快递服务网络不完善、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国家邮政局表示,未来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完善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配送体系,提高快递投递进村到户的能力,整治农村快递服务违规行为,提升服务农产品销售上行的能力。
中国邮政也将继续发挥其“四流合一”的优势,通过金融支持、电商服务、物流配送等多维度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富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