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淳:用行为科学提升下属价值感
石田淳:用行为科学提升下属价值感
在企业管理中,如何让下属感受到自身价值并充分发挥潜力,是每位领导者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日本管理学家石田淳在其著作《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做到死》中,提出了基于行为科学的55种实用管理技巧。其中,8个核心沟通技巧对于提升下属价值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行为科学视角:关注行为而非态度
石田淳指出,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过于关注员工的态度和性格,试图通过改变人的本质来提升工作效率。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事倍功半。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们不需要改变员工的态度和性格,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引导和改变他们的行为,从而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八大沟通技巧详解
关注行为的ABC原理
石田淳提出了行为的ABC模型:A(Antecedent)指行为前的条件,B(Behavior)指行为本身,C(Consequence)指行为后的结果。通过控制结果(C),可以有效强化或修正行为(B)。管理者需要关注员工行为的前因后果,而不是一味批评或表扬。
充分沟通工作目的、时间和方法
研究表明,沟通程度与员工离职率成反比。管理者需要与下属进行充分的沟通,确保他们理解工作目标和期望。建议每月进行1-2次深入谈话,每次5-10分钟,通过轻松的氛围让下属了解你的管理风格和人性化的一面。
准备好教学内容并列出清单
将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术详细列出来,归纳优秀员工的共同行为特征。在教导过程中,对照清单检查下属的学习进度,确保他们掌握必要的技能。
设定合理具体的目标
目标设定要遵循SMART原则: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成(Achievable)、相关性(Relevant)、时限性(Time-bound)。同时,目标不宜过多,每次3个为宜,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
给出具体明确的指导
避免抽象的指示,而是用具体的语言告诉下属应该采取的行动。将上级的抽象要求转化为下属可以理解的具体行动指南。
确保结果落实
理解不等于做到,管理者需要检查下属是否真正落实了要求。通过定期的跟进和反馈,确保工作目标得以实现。
及时给予反馈
反馈分为称赞和训斥两种。称赞要具体,针对行为而非个人,这能强化正确行为;训斥也要就事论事,避免人身攻击,重点是指出行为的不当并提供改进建议。
差异化管理
不同类型的员工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
- 对年长员工,要尊重其经验,将其视为前辈;
- 对二度就业的员工,要确认其基本技能,明确告知可为与不可为;
- 对有心理落差的新人,要帮助他们理解企业理念与日常业务的关系;
- 对优秀员工,要给予充分信任但也要定期抽检;
- 对兼职和派遣员工,要充分沟通工作内容和定位。
实战应用案例
假设你是一位销售部门的经理,需要提升团队的销售业绩。你可以这样应用石田淳的沟通技巧:
明确目标:设定每月销售额目标,并将其分解为每个销售人员的具体任务。
充分沟通:定期与团队成员进行一对一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进展和遇到的困难。
准备教学内容:整理优秀销售人员的成功经验,制作销售技巧培训手册。
具体指导:针对不同客户类型,提供具体的销售话术和谈判策略。
及时反馈:每周召开销售总结会,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公开表扬,对业绩不佳的员工给予建设性的反馈。
差异化激励:根据员工的销售业绩和潜力,提供不同的激励措施,如奖金、培训机会或晋升通道。
通过这些具体的沟通技巧,你不仅能帮助下属提升销售技能,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长,从而激发更高的工作热情和效率。
结语
石田淳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用的管理框架。通过关注行为而非态度,运用具体的沟通技巧,管理者不仅能帮助下属提升工作效率,还能让他们在工作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最终将推动整个团队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