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研究:新时代榜样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新时代榜样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南京师范大学针对江苏省初中学校的问卷调查显示,少年儿童对榜样教育的心理需求呈现出积极向上、多元化、时代化的特征。通过网络、电视等渠道获取榜样的方式越来越普遍,而传统的教师讲授和教材学习方式所占比例则较小。调查还表明,学生更喜欢身边人作为榜样,并且对校内多样化的榜样教育形式较为认可。这些发现为实施有效的榜样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榜样教育的核心价值
榜样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树立和宣传优秀典型,为青少年提供行为示范和精神引领。其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价值观塑造:榜样以具体行动展现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钟南山院士在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英勇表现,成为无数青少年学习的楷模。
激发潜能:榜样的事迹激励青少年克服困难、追求卓越。如李小松从农村青年成长为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的故事,展现了技能改变命运的可能性。
传递正能量:榜样人物的社会使命感感染青少年,促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例如,雷锋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投身公益事业。
榜样教育的实施策略
为了使榜样教育更加有效,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
挖掘身边榜样:通过“阳光少年”等评选活动发现身边的典型,让青少年感受到榜样的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校园之星”评选活动,表彰在学习、体育、艺术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创新传播方式: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优势讲好榜样故事,并创作相关文艺作品,潜移默化地引导青少年。例如,制作榜样人物的短视频、微电影,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
- 家庭教育中,父母应成为孩子的第一榜样,通过言传身教传递正确价值观。例如,家长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为孩子树立服务社会的榜样。
- 学校可通过仪式教育、邀请榜样进校园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并组织社会实践将理想转化为行动。例如,邀请奥运冠军、科学家等杰出人物到学校作报告,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 社会层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崇尚榜样的氛围。例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
榜样教育的创新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榜样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数字化教育平台: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开发榜样教育的在线课程和资源库,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榜样的事迹。例如,开发“榜样365”APP,每天介绍一位历史或当代的榜样人物。
虚拟现实体验:通过VR技术,让学生“亲身体验”榜样人物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增强教育的沉浸感和体验感。例如,设计“走进袁隆平的稻田”VR体验项目。
跨学科融合:将榜样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使榜样精神与专业知识相互渗透。例如,在语文课上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在科学课上学习屠呦呦的科研精神。
榜样教育的未来展望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榜样教育需要不断与时俱进:
国际化视野:在弘扬本国优秀榜样人物的同时,也要关注国际上的杰出人物,培养青少年的全球视野。例如,介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拉拉为教育平等所做的努力。
个性化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榜样。例如,为艺术特长生介绍梵高、贝多芬等艺术大师的事迹。
终身学习理念:将榜样教育延伸到终身教育体系中,使榜样精神成为伴随人生成长的持续动力。例如,成人后继续学习道德模范、行业标兵的先进事迹。
总之,榜样教育不仅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助力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关键力量。通过科学有效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激发青少年的潜力,引导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