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磁共振(MRI):优势、应用范围及临床价值
3.0T磁共振(MRI):优势、应用范围及临床价值
3.0T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具有无放射性损伤、适用人群广泛、成像清晰等优点。它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神经系统、腹部脏器、脊柱/骨关节等方面的检查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将详细介绍3.0T磁共振成像的优势、应用范围及其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3.0T磁共振成像(MRI)的优势
- 无放射性损伤,检查适用人群广泛,包括成人、老年人或儿童。
- 适用于人体大部分器官组织的成像,可以清楚地分辨脑组织、肌肉、骨骼、肌腱、脂肪等,更好地显示脑结构、椎间盘、肝胆胰脾肾、子宫、前列腺等器官;无需造影剂即可进行头颅血管成像。
- 任意断面成像,尤其是全身各个部位的三维容积成像,甚至可以发现亚毫米的病变。具备各种成像技术,方法多,参数多,信息量大,适用于临床各种急性、慢性疾病的诊断和监控。
3.0T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范围
颅脑磁共振检查
颅脑磁共振检查,尤其适用于神经系统检查,适应症有:
- 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人员,经常头痛、头晕及失眠
- 头部外伤病史
- 颅内肿瘤:疑似有脑肿瘤、肿块
- 脑血管疾病:中风患者、血管畸形、动脉瘤等
- 颅脑发育异常/畸形
- 颅内感染性病变
- 癫痫:有癫痫发作史或初次发作后的评估
体部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可进行肝脏、脾脏、胰腺、肾脏等腹部脏器以及前列腺、子宫等盆腔实质性脏器的检查,还可以进行乳腺、肠道等的检查。
- 长期应酬喝酒,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的人群,脂肪肝的确诊、定量
- 肝、胆、脾、胰病变:有肝脏等相关病史或指标异常的人,早期小肝癌的筛查、确诊
- 肝、胆术后效果评估
- 肾脏、肾上腺、前列腺、子宫附件问题:前列腺肥大的确诊,生殖系统肿瘤的排查
- 胃肠道病变:直肠癌、克罗恩病等
脊柱/骨关节磁共振检查
脊柱/骨关节系统是MRI检查的优势部位,适应症包括:
- 长期久坐办公室,腰及骨关节疼痛或功能障碍的人
- 脊柱损伤:发生意外、摔倒
- 脊柱退行性变: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
- 骨质疏松:女性更年期、老年人或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
- 骨折评估:出现怀疑骨折的症状或创伤的患者
- 骨关节创伤、肿瘤、类风湿关节炎、全身肌肉软组织损伤或病变等
- 脊柱/骨关节术后评估
超早期诊断脑中风病变
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逐渐年轻化,脑卒中的致残率非常高。
3.0T磁共振,配备脑卒中一体化快速解决方案,通过磁共振多种成像序列进行联合诊断。
可以发现超早期缺血性改变,评估侧支循环,早发现早预防,可以进行卒中风险评估;卒中后,可以定量明确缺血半暗带,预后评估;治疗后疗效评估等。
血管成像
可进行全身不打药血管成像,以及造影剂增强血管成像,可以进行大范围体部血管及四肢血管成像,以利于观察动脉和静脉、及血管壁,明确血管性疾病。
结合3T特有的静音血管技术,可以舒适安静地进行头颅高清血管成像,对于动静脉畸形、动脉瘤、支架术后血管评价,显示更高清,媲美DSA成像效果。
全身类PET成像
全身类PET成像,扫描速度快,无辐射、无造影剂,安全无创,可用于随访/常规检查,大范围肿瘤筛查。
- 放化疗疗效比较
- 放化疗完成后的病情监测
- 肿瘤原发灶/转移灶的发现
- 肿瘤术前分期评估
- 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心脏成像
可进行一站式无创心血管检查,可进行心肌形态、结构观察;心肌组织学特性评估;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分析;心肌灌注异常探测、微循环评估;心脏病病因分析(梗死、纤维化等)、心肌活性评估等。
主要临床应用:
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心梗
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致密化不全
先天性心脏病
高清弥散检出病灶更敏感
高分辨弥散加权成像是现代磁共振扫描性能的精华体现:
- 高分辨率弥散成像明显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
- 高分辨率弥散成像有利于病灶的定性、定量。
本文原文来自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