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姑苏城里赏非遗
文化中国行|姑苏城里赏非遗
春节期间,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路往西的古昭庆寺迎来络绎不绝的参观游客。这座始建于元代的古寺经过保护修缮,增设了展览、研学、阅读、文创、市集、演艺等文旅体验项目,成为平江文化中心,让文物建筑焕发新的活力。
1月29日(大年初一),苏州桃花坞举办新春非遗游园会,现场游人如织。游客们通过互动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一款AI门神冰箱贴尤其受欢迎,它源自桃花坞木版年画中的门神,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乔兰蓉历时一年精心创作。这款产品不仅保留了传统艺术特色,还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让传统文化以更年轻、更时尚的方式呈现。
春节期间,全国多地古城举办400多场传统年俗和非遗展示活动。作为全国“非遗贺新春——古城过大年”活动主会场,苏州推出姑苏年市·新春非遗游园会,汇聚了全国18个省(区、市)超20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设置4大非遗体验馆、5个非遗剧场、4大非遗市集,还有超百场精彩非遗展演和巡游,再现打春牛、送灶神、迎财神等春节年俗活动。
在江南才子唐寅故居,由四川、云南、湖南等多个省份文旅部门合作打造的“人家院落”,布设具有当地特色的新春场景,用仪式感共筑浓厚古韵年味,构成了一个“全国年味大观园”。潮汕英歌、汪满田鱼灯、舞狮舞龙……各地非遗荟萃其间,带来“一站式”文化年俗体验,让人直呼过瘾。
1月29日(大年初一)晚,河北“盒子灯制作技艺”非遗专场在桃花坞上演,这项集造型、彩扎、剪纸、绘画、焰火于一身的传统技艺,不仅好看好玩,更有丰富的历史故事和美好祝愿蕴藏其间,引得人们阵阵拍手叫好。来自河北的李先生表示:“没想到能在苏州看到河北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包容共生让传统文化不断获得新发展。”
一场趣味剪纸活动在苏州博物馆举行。在剪纸手工艺人的指导下,市民游客创作出一幅幅蛇年专属剪纸作品,现场欢声笑语不断。不远处的剪纸非遗体验馆,展示了不同风格的剪纸艺术:溧水剪纸造型简练淳朴粗犷,苏州剪纸以“刻”代“剪”,昆山剪纸精巧勾勒出苏绣花样,虽然都用喜庆的红纸,却呈现出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市民游客流连忘返。
据统计,1月28日(除夕),苏州接待游客约64万人次,同比增加3.7%;1月29日(初一),接待游客超154万人次,同比增长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