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双璧:彭家祠与岩山寨遗址的历史对话
英德双璧:彭家祠与岩山寨遗址的历史对话
英德市位于广东省北部,是珠三角地区通往粤北及内陆省市的重要门户。这里不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还保存着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其中寨山彭家祠和岩山寨遗址最具代表性。
彭家祠:清代建筑的防御智慧
彭家祠位于英德市英西峰林走廊核心景区,建于清代中叶,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据记载,一位彭姓盐商迁居至此,为防御土匪滋扰,历经20多年夯土垒筑,建起了这座独特的古堡。
彭家祠依山而建,整体布局严谨巧妙。建筑坐南向北,从山脚到山顶共分三层,每层之间仅有一条平均宽1.5米的石阶路相连,其余三面均为悬崖峭壁。首层建有5栋房屋,二层为书堂,顶层是彭公可学祠。硬山顶配火锅耳风火墙,青砖砌筑,尽显岭南建筑特色。
这种独特的建筑布局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更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安全需求。彭家祠作为英德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已成为当地知名景区的一部分,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岩山寨遗址:岭南文明起源的见证
与彭家祠相比,岩山寨遗址的历史要久远得多。该遗址位于英德市青塘镇榄村,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中心聚落遗址,距今约5000年至2500年。
自2017年发现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岩山寨遗址进行了持续发掘,取得了重大发现。遗址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达2900平方米。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岩背墓地,勘探确认面积约5000平方米,清理出93座墓葬,出土玉器、陶器、石器等随葬品1200余件。
高等级墓葬中出土的玉琮、玉钺、玉环等玉石礼器,以及成组的石镞、石钁等,显示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分化。特别是M16号墓葬,随葬品多达145件,包括5件玉钺和74件石镞,展现了墓主人的显赫地位。
岩山寨遗址的发现,改变了考古学界对岭南文明起源进程的认识。它证明岭南地区在距今4800年前就进入了复杂社会阶段,文明化进程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步。这一发现填补了岭南文明起源阶段聚落考古的空白,为研究岭南先秦文化与社会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的延续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这一重要文化遗产,英德市正规划建设岩山寨考古遗址公园。公园总面积约338.11公顷,将集研究、保护、展示、传承青塘遗址与岩山寨遗址价值于一体。目前,遗址公园已纳入广东省“十四五”期间重大考古课题项目,广东省、清远市及英德市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彭家祠和岩山寨遗址,一新一旧,一显一隐,共同见证了英德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彭家祠展现了清代建筑的防御智慧,而岩山寨遗址则揭示了岭南文明起源的奥秘。这两个遗址不仅是英德市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