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时期的三大阶级:贵族、中产和工人
维多利亚时期的三大阶级:贵族、中产和工人
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是英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发展的时代,其特点包括工业革命的深化、政治改革的推进以及社会文化的显著变化。这一时期的英国社会结构明显地划分为三个主要阶级:贵族、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这三个阶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相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贵族阶级:政治特权与庄园生活的衰落
贵族阶级在维多利亚时期虽然在形式上是统治阶级,但在政治上依然享有着某些特权。他们主要由世俗贵族与教会高级神职人员两部分组成。世俗贵族又可分为狭义的贵族与广义的贵族。狭义的贵族包括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在内的那些拥有议会上院出席权的大贵族,在英语中通常用nobility一词来概括他们。而广义上的贵族则用aristocracy一词表示,它包括上院贵族、从男爵和骑士在内的所有具有王赐称号的世俗贵族,即所有政法军界的达官显贵、及其他拥有特权的土地所有者。
贵族阶级的主要特点是占有土地和拥有特权,他们也常被称为土地贵族。拥有土地是每个贵族必备的社会物质条件,大片田产的拥有是贵族有别于拥有动产的工商业中产阶级的重要标志,而且还是获得和保有爵位的必要条件,因而他们总是尽力保持和扩充地产。这种贵族大地产制由来已久,但在“光荣革命”之后,发展得格外引人注目,这种制度的长期存在导致相应社会意识的产生,反过来又有利于维护大地产制和贵族特权的存在。
然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贵族这种乡村田园生活的平缓静谧也开始发生变化,由此也可能导致他们的阶级属性发生变化。从维多利亚中后期开始,面对收入的锐减,贵族地主被迫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想方设法削减开支。他们或者转让、出售或搁置庄园宅第,换取现金应急;或者被迫拍卖世代珍藏的家具和艺术品,一种大势已去风光不再的苦涩滋味油然而生;而出售地产对于贵族而言则是一种连根拔起的伤痛。
中产阶级:经济崛起与文化主导
中产阶级在维多利亚时期逐渐崛起,成为经济上的统治阶级。他们的崛起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产阶级在商业、工业和金融领域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重视教育和专业知识,强调个人努力和成就,这些价值观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中产阶级的崛起也影响了文化艺术领域。维多利亚时代早期以快速的工业发展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变革为特征,这使得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和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她统治初期的绘画主要由皇家艺术学院和其首任主席约书亚·雷诺兹的理论所主导。雷诺兹及其学院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拉斐尔的影响,认为艺术家的职责是使作品中的主题显得尽可能高贵和理想化。这种方法在前工业时代取得了成功,当时艺术委托的主要对象是贵族的肖像以及军事和历史场景。到维多利亚登基时,这种方法已经被认为是陈旧过时的。随着富有的中产阶级的崛起,艺术市场发生了变化,成长于工业时代的一代人相信准确性和细节的重要性,并认为艺术的角色是反映现实,而不是理想化它。
工人阶级:生活困境与社会动荡
工人阶级在维多利亚时期面临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他们主要在工厂和矿山工作,收入微薄,工作时间长,生活环境恶劣。工人阶级的贫困和生活困境导致了高犯罪率,特别是在城市地区。维多利亚女王在位初期,英国在世界范围内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然而,在繁荣表象之下,各种社会问题也潜滋暗长。严峻的社会犯罪便是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的社会痼疾之一,犯罪率之高、犯罪活动之猖獗可谓前所未有,学界经常用“犯罪巨浪”来形容这一历史现象。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犯罪事件也在增加,每年被捕的人数和加工棉花的包数经常成正比。”这一论断形象地揭示出犯罪问题与资本主义大生产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工业化促使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转移,城市秩序面临史无前例的巨大压力。19世纪上半叶,曼彻斯特的人口从8.8万增至40万;而伦敦在1841—1845年便涌入33万外来人口,其中大多是逃荒的爱尔兰人和周边地区农民。大量底层人口集居于肮脏混乱的贫民窟中,他们在失业情况下只得以乞讨、盗窃或其他违法活动为生。
值得注意的是,工人阶级中存在一个“工人贵族”阶层,他们收入较高、待遇较好。工人贵族是指工人阶级中一群拥有特权的人,他们属于上层工人阶级,与工人群众相比,他们收入更高、待遇更好、生活更体面、社会地位更优越,同时在政治立场上更温和。与马克思相比,恩格斯对工人贵族问题有更确切的阐释。恩格斯第一次使用“工人贵族”这个词,是在1871年5月10日,当时,他致信荣格(Jung)讨论第一国际的策略问题。恩格斯认为有必要在伦敦群众中广泛扩大国际工人协会的影响,以便让他们摆脱工人贵族及其领袖而获得独立,并且指出这是他与马克思多次讨论过的问题。1885年3月,恩格斯在社会主义者同盟的杂志《公益》上发表《1845年和1885年的英国》。在这篇短文中,他对工人贵族理论做出了清晰阐述。恩格斯明确指出了两种“受到保护的”工人的状况得到长期的改善,其一是工厂工人,其二是庞大的工联。工联主要是由掌握某种技艺的成年男性构成的组织,包括机械工、粗细木工、泥瓦工等工种。恩格斯认为,他们形成了工人阶级中的贵族。
阶级分化的影响与社会变革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阶级分化对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政治上,贵族阶级虽然保留了一些特权,但实际权力逐渐被中产阶级侵蚀。中产阶级通过议会改革扩大了选举权,逐步削弱了贵族的政治影响力。经济上,中产阶级的崛起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但也加剧了贫富差距,导致工人阶级生活困苦。文化上,中产阶级的价值观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影响了艺术、教育和生活方式。
这种阶级分化也推动了社会变革。工人阶级的困境引发了社会对劳动条件和福利的关注,推动了工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中产阶级的崛起促进了教育改革和文化进步,但也带来了社会不平等和文化冲突。贵族阶级的衰落则反映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以及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阶级分化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现象。贵族、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互动不仅塑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也为后来的英国历史留下了深远影响。通过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中阶级关系的演变,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