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解剖班:C6/C7椎体触诊技巧大揭秘
昆明解剖班:C6/C7椎体触诊技巧大揭秘
昆明即将举办一场针刀医学临床技能新进展培训班,课程中将详细介绍如何精确触诊C6和C7椎体的位置。通过学习这些实用的解剖学知识,正骨从业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脊柱定位技术,提升诊疗水平。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医生,都能从中受益匪浅。快来报名参加吧!
课程背景和目的
针刀医学是一门融合了中医经络理论和现代医学的新型学科,主要通过小针刀对软组织进行松解和刺激,达到治疗疼痛和功能障碍的目的。为了规范针刀医学临床诊疗技术,普及推广针刀医学治疗实用技能,同时交流各地针刀医学临床诊疗先进经验,北京萃博针刀医学研究院主办,北京王九针刀医学研究院承办(针刀医学临床技能新进展系列培训班),邀请全国知名针刀医学专家授课,欢迎贵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参加。
培训班具体内容
本班将原针刀基础班、综合班、解剖班、手法班、颈腰椎病专题班中临床效果独特、安全且容易操作的内容融为一体,采用课堂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老师与学员互动教学方式,包教包会,负责到底;本院以:学即会,正规教学授精髓,会即用,临床实践见疗效为办学宗旨。以中西医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求新、求实、求效、求专、求精的办学特点,为您的临床诊疗技术登上一个新台阶。
基础理论
- 针刀治疗概述
- 针刀医学四大基础理论
- 针刀医学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针刀医学六大组成部分
- 针刀治疗的机理
- 四部八法、操作方法
临床诊疗部分
- 颈项部:针刀治疗颈椎病、项韧带损伤、胸锁乳突肌损伤、肩胛提肌损伤、头夹肌损伤
- 肩背部:针刀治疗肩周炎、冈上肌损伤、冈下肌损伤、菱形肌损伤、三角肌滑囊炎、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
- 上肢部:针刀治疗网球肘、肱骨内外上髁炎、滑囊炎
- 腰背部: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强直性脊柱炎、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 腰背部:针刀治疗腰段棘上韧带损伤、棘间韧带损伤、腹外斜肌损伤、腰肋韧带损伤
- 下肢部:针刀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髌韧带损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髌下脂肪垫炎、髌骨软化症、跖管综合症、跟骨骨刺
- 臀部:针刀治疗骶棘肌下段损伤、梨状肌损伤、臀中肌损伤、慢性臀部肌损伤
C6/C7椎体触诊技巧
触诊检查从患者站立位开始。这样医生可以观察负重状态患者下肢对躯干和腰椎的影响。如果患者站立困难,可以背向医生坐在凳子上。患者必须脱去衣物,充分暴露胸椎和颈部。触诊时需要注意使用优势眼来检查排列或对称性,避免使用重压的手法。医生应该在有良好的断层解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触诊,无须用力按透多层组织即能清晰了解深层结构的状况。
骨性结构触诊
- 枕外隆突(枕外突起):医生将手指放在颅骨后侧中线,轻轻向头顶方向移动进入发际,会感觉到一个圆形突起,此处被称为枕外隆突。
- C1横突:将手指放在乳突前,在乳突后侧与下颌角之间可发现 C1 横突的突起。位置可能比较深,注意不要过度压迫,即使正常人对压力也比较敏感。
- C2棘突:将手指放在枕外隆突上向下移动至一个凹槽(C1后弓)内。继续向下,触到的圆形突起就是C2棘突。
- 棘突:将中指放在项中线上部,手指下面会触到几个钝性突起。这些就是棘突。一般这些突起末端分叉,触诊时可能会感觉到。可以从C2开始向尾侧计数棘突。触诊时会感觉到颈椎前凸。注意C3-C5棘突的位置较深并且彼此距离很近,几乎靠在一起,以致它们比较难以区分。
- C7棘突:通常情况下C7棘突是颈椎中最长的,被称为隆椎。但它有时可能与 T1的棘突一样长。确认你触到的是C7棘突还是 T1棘突,首先定位你认为是C7的棘突,一根手指放在假定是C7的棘突上,另一根手指横过C6和T1。接着要求患者轻微伸展颈部。在运动开始时,C6椎体会轻微下沉,C7伸展动作有轻微的增大,T1则完全没有下沉。由于第1肋骨的固定作用,T1棘突几乎没有运动。
软组织结构触诊
- 斜方肌:站在坐位患者的后面或直接观察俯卧位患者。在触诊之前很容易注意到斜方肌的肌肉轮廓和两侧大小方面的差异。顺着斜方肌上部的纤维触摸,检查者的手指可向外下方从枕外隆突一直触到锁骨外侧1/3处。肌肉呈现一个扁平的形状,但由于纤维的旋转使其触摸时感觉像条索状。一般情况下对触诊敏感,在拉伤或创伤后可变得非常紧张。检查者可以用拇指在后侧,食指和中指在前面进行触诊。触诊斜方肌下部纤维时可从其肩胛骨内侧附着点开始,向内、下追踪至下部胸椎棘突。让患者收紧肩胛骨时肌肉纤维外形会比较明显。从肩峰至第7颈椎和上胸椎棘突可触诊到斜方肌中部肌纤维。内收肩胛骨时肌肉纤维比较明显。
- 枕下肌肉:枕下肌肉包括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头后小直肌和头上斜肌从寰椎连至枕骨。头后大直肌和头下斜肌远侧附着于枢椎,头后大直肌走向枕骨,头下斜肌则止于寰椎横突。这组肌肉使枕下解剖结构具有独立的功能。患者取仰卧位,手指尖放置于枕下时可以触及枕下肌肉。要认识到它们是非常深层的结构,检查者只能触到筋膜和浅部肌肉。这些肌肉在触诊时会痉挛和紧张。
- 头半棘肌和颈半棘肌:颈半棘肌附着于上胸椎的横突和C2棘突上。作用是维持C2椎体的稳定性。头半棘肌起始于上胸椎横突和下颈椎椎体,在上项线和下项线之间止于枕骨。头半棘肌位于颈半棘肌浅面。两个肌肉组成一个条索状结构。触诊时手指置于C2-C7棘突上,移向外侧直至触到圆的条索状结构。
- 项韧带:项韧带浅层部分附着于枕外隆突和第7颈椎上。在棘突尖部和棘突之间很容易触到。在患者屈曲颈部时比较明显。韧带续于棘突上韧带和棘突尖韧带并向尾部延续。
针刀微创临床应用
针刀微创临床应用是针刀医学的重要内容,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疾病。针刀治疗的机理是将局部粘连的肌腱、筋膜及滑囊离进行切开、松解,以消除肌、筋膜紧张痉挛,降低局部软组织的张力;又人为造成局部出血或充血,改善局部血供,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炎症吸收;配合小剂量的利多卡因和激素,有良好的消炎和镇痛作用,并减轻针刀反应。同时小针刀有意无意地切断被卡压的微小血管神经,从而阻断了疼痛的传导。
临床案例:针刀“两点”松解法治疗跖腱膜挛缩型跟痛症
- 第一支针刀松解跟骨结节前下缘跖腱膜中央部:从跟骨结节前下缘进针刀,刀口线与跖腱膜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针刀经皮肤、皮下、脂肪垫到达跟骨结节前下缘骨面,调转刀口线90°,在骨面上向前下方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
- 第二支针刀松解跟骨结节内缘跖腱膜内侧部:在第一支针刀内侧2cm的压痛点定位,从跟骨结节内缘进针刀,刀口线与跖腱膜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针刀经皮肤、皮下、脂肪垫到达跟骨结节内缘骨面,调转刀口线90°,在骨面上向前下方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
- 出针刀后,局部压迫止血3分钟,全部针眼处创可贴覆盖。针刀术毕,嘱患者仰卧位,医生双手握足底前部,嘱患者踝关节尽量背伸,在背伸到最大位置时,术者用力将踝关节背伸1次。
培训班安排和报名信息
- 培训时间:2024年3月8-15日(学习8天)3月7日周五全天报到
- 培训地点:昆明市针刀医学培训中心(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 培训费用:6000元,一次学习,终身免费复训
- 颁发证书:
- 学员结业后由学会颁发结业证,并授予国家Ⅰ类中医学继续教育学分证书(60 学时,计 10 学分)
- 办理证书:请携带 1 寸彩照 2 张,身份证复印件及职称证、学历证、执业医师证 复印件(用于办理结业证、学分证及上网认证)
- 报名方式:
- 联系人:陈 钊
- 注:鉴于保证培训班的教学质量,本班有名额的限额,请学员务必提前电话、微信、报名,并交纳200元报名费以便提前安排座次。
本次培训班邀请了多位国内知名针刀医学专家授课,包括秦保和、张远景、李树明、段朝阳、宋兴刚、邹旭林等。他们分别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甲医院和研究机构,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学员将有机会与这些专家面对面交流,学习他们的临床经验和技巧。
本次培训班适合从事骨科、风湿科、疼痛科、针灸推拿科、针刀、软伤科、麻醉科、康复理疗、内科、中医科等各级医院、门诊、诊所的临床医生参加。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员将能够掌握针刀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针刀医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疗效显著的医学技术,通过本次培训班的学习,学员将能够更好地掌握针刀医学的精髓,为临床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培训班也为广大针刀医学从业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促进了针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