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艺芳:降压药副作用全解析及应对指南
郭艺芳:降压药副作用全解析及应对指南
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郭艺芳指出,降压药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大多可控,患者不必过分担忧。关键是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并根据自身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降压药常见副作用有哪些?
普利类药物(ACEI):这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干咳,发生率约30%。此外,还可能出现血管性水肿、肾功能损害等。
地平类药物(CCB):主要副作用包括牙龈增生、下肢水肿、便秘等。其中,下肢水肿与剂量相关,牙龈增生在保持口腔卫生的情况下通常较轻。
利尿剂:可能导致低钾血症、低钠血症、高尿酸血症等。长期使用还需警惕血糖升高。
沙坦类药物(ARB):相对副作用较少,可能出现背痛、关节痛等轻微症状。
β受体阻滞剂:常见副作用包括心动过缓、反跳现象(突然停药可能诱发严重心绞痛)。还可能影响糖脂代谢。
如何应对降压药的副作用?
干咳:如果症状不重,可先观察数周,部分人可自行缓解。若症状严重,应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为沙坦类或其他类型降压药。
牙龈增生: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定期洁牙。若症状明显或出血,可考虑更换药物。
下肢水肿:轻度水肿无需特殊处理。明显水肿者可联合使用小剂量利尿剂或沙坦类药物。严重时需排查其他原因。
低钾血症:定期监测血钾水平,必要时补充钾盐。避免与保钾利尿剂联用。
心动过缓:定期监测心率,若心率过低应及时就医。避免随意停药,防止反跳现象。
如何实现合理用药?
个体化选择:根据患者年龄、并发症、血压水平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降压药。例如,老年患者首选长效CCB,糖尿病患者适合ACEI或ARB。
联合用药:对于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可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推荐的联合方案包括ACEI+利尿剂、CCB+ACEI/ARB等。
监测指标:定期检查血压、心率、电解质、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遵医嘱服药:不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特别是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要谨防反跳现象。
降压药的副作用虽然存在,但通过合理的用药方案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可以将其影响降到最低。患者应与医生密切配合,定期随访,及时沟通用药感受,共同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记住,控制血压带来的长期益处远大于药物副作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