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共识推荐:家庭血压监测引领科学养生新趋势
亚洲共识推荐:家庭血压监测引领科学养生新趋势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45亿,且中青年人群及农村地区患病率上升趋势明显。更令人担忧的是,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三率)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仅为51.6%、45.8%和16.8%。这一严峻形势凸显了加强高血压防控的紧迫性。
家庭血压监测:从共识到指南的强力推荐
2024年,由王继光教授等专家参与撰写的HOPE亚洲网络共识提出,以家庭血压为中心的高血压管理方法对于早期评估心血管风险非常重要。这一观点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大力支持。
新版指南明确指出,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和动态血压水平均可作为高血压诊断的依据。其中,家庭血压监测因其便捷性和可操作性,被推荐为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显示,家庭血压监测不仅能提高高血压的诊断准确性,还能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创新技术引领家庭血压监测新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家庭血压监测设备也在不断创新升级。在2025年美国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 2025)上,多款新型血压监测设备亮相,展示了未来家庭健康监测的发展方向。
其中,Withings推出的BPM Vision血压监测仪备受关注。这款设备专为老年用户设计,配备大型彩色高分辨率屏幕,支持多达8个用户,适合家庭使用。其Wi-Fi连接功能可自动将数据同步到应用程序,方便用户长期跟踪健康趋势。更值得一提的是,该设备的电池寿命长达一年,免去了频繁充电的烦恼。
在技术创新方面,可穿戴超声波贴片的出现为家庭血压监测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这种微型且柔软的超声波贴片由柔性材料制成,内部集成微压电传感器,不仅适用于临床环境,还可以在居家环境,甚至日常工作中使用。其监测结果与黄金标准设备动脉导管高度一致,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舒适的监测选择。
如何做好家庭血压监测?
虽然家庭血压监测具有诸多优势,但要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设备:推荐使用经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不建议使用水银血压计。对于可穿戴式电子血压计,同样需要根据标准化方案进行准确性验证。
规范测量方法:测量前应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测量时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每次测量应相隔30-60秒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10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定期校准设备:家用血压计每年至少需要校准一次,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坚持规律监测:建议每天固定时间测量血压,最好是在清晨起床后和晚上睡前。每次测量应记录详细数据,便于医生评估治疗效果。
注意个体差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有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还应该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应在卧位或坐位改为站立位后1分钟和3分钟时测量。
家庭血压监测作为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多个权威机构推荐。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家庭血压监测设备将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好的健康管理工具。然而,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规范的测量方法和科学的管理理念始终是确保监测效果的关键。
通过家庭血压监测,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控制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还能实现科学养生的新趋势。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家庭血压监测,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