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赋能樟树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赋能樟树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樟树市,这座被誉为“中国药都”的千年古镇,正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推动中医药产业迈向智能化新时代。作为江西省中医药产业的排头兵,樟树市目前拥有502家医药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家,2023年仅仁和集团一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就达143.29亿元,上缴税收8.28亿元。
传统药企的智能化蝶变
走进位于樟树市的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这座集研发、生产、物流于一体的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处处彰显着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在丸剂生产恒温车间,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炼药机、制丸机、滚圆机等10余台套智能化设备一字排开,六味地黄丸、大活络丸等药品经过数十道工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下一环节。
“以前,大部分工序需要药工师傅根据经验和生产真实的情况实时调控。现在,只要把药工师傅的经验‘输入’设备,就能自动运转,生产的药品颗粒均匀,药效更稳固。”仁和集团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康志华介绍。目前,仁和集团建成的丸剂制剂、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等中药现代化技术智慧车间,年产值已达38亿元。
智能化不仅改变了生产端,更重塑了整个供应链体系。在仁和智慧医药物流园,一整套药品智能仓储分拣配送系统让企业彻底告别了“肩拉背扛”的传统模式。进货线上,扫描机自动识别箱内药品信息;高架库中,全自动提升机在26100个货位间精准、流畅地转运货物;出货时,拆垛机器人自动出货、自动贴物流标签,日吞吐量可达10万件。与物流园一路之隔的数字电商园,运用“货到人拣选”系统,日分拣量可达11万单,拣选准确率高达99.99%,人工投入减少30%。
政策引领,打造“数字药都”
樟树市的数字化转型之路,离不开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支持。近年来,樟树市坚持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对中医药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
为推动智能化升级,樟树市专门出台《全力打造“数字药都”的实施意见》,配套设立5亿元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目前,该市已累计实施“机器换人”项目197个,带动企业相关配套投入超50亿元,全市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超60%,有医药类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9家。
在仓储物流环节,樟树市投资10.6亿元建设中药材冷链仓储、现代物流和初加工基地,运用物联网传感技术对仓储环境进行实时监管和图像监测,实现出入库中药材全流程“可视可控可追踪”。目前,全市85家药品流通批发企业基本实现销售、分拣、派送数字化、智能化,7家获批全省第三方现代医药物流仓储基地企业。
数字化赋能,产业焕发新活力
智能化改造带来的成效显而易见。通过数字化改造,企业作业效率提升80%,综合物流成本下降10%。传统制药工艺与现代智能技术的结合,不仅提升了药品质量稳定性,更让企业具备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樟树市还大力发展“数字+医药”新模式新业态。积极推进与扁鹊集团合作,加快建设江西中药饮片联(集)采平台,探索构建从诊疗、药品配送、结算支付等全过程数字化管理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同时,针对本地缺乏专业的中药材检验机构的短板,专门引进江西华星技术检测有限公司,利用显微、薄层、DNA条形码、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等数字化手段,每年检测中药材2000多批次,为保障樟树中药材品质优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未来展望:打造中医药“产业大脑”
近日,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关于公布江西省2024年度首批“产业大脑”建设名单的通知》,樟树市中医药“产业大脑”成功入选。这标志着樟树市中医药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迈入新阶段。
“产业大脑”是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支撑,以数据资源为核心要素,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产业链整合重构为路径,融合创新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集成企业侧、产业侧、政府侧应用场景,从而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数字化、产业生态建设数字化和政府经济治理数字化运营模式,用此助推相关产业向高级化、现代化、智能化迈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樟树市正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全力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药都”的振兴注入新的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