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山铁花:千年非遗绝技的璀璨绽放
确山铁花:千年非遗绝技的璀璨绽放
夜幕降临,河南确山县的广场上人声鼎沸。在一片空旷场地中央,一座六米高的双层花棚巍然矗立,棚顶密布新鲜柳枝,上面绑满了各式烟花鞭炮。棚中间竖立着一根六米高的老杆,使整个花棚高达十米以上。旁边,一座熔炉正熊熊燃烧,炉内铁水翻腾,散发着耀眼的红光。
随着一阵激昂的锣鼓声响起,十余名身着古装的艺人鱼贯而出。他们手持特制的柳木花棒,迅速跑到熔炉旁,用花棒舀起一勺勺滚烫的铁水。只见一名艺人挥舞着花棒,用力向上击打,瞬间,一团团炽热的铁水被抛向空中,在十米高的花棚上炸裂开来,形成十几米高的金色火花!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惊叹声。
这便是确山铁花,一种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烟火表演,被誉为"民间焰火之最,中原文化奇葩"。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据传,这项技艺源于一个偶然:北宋时期,确山县遭遇大旱,百姓捐钱修建庙宇并铸造大钟。在熔化铁器时,一群乌鸦盘踞树上驱赶不走,一位老人灵机一动,用柳木蘸取铁水击打,形成的金色火花不仅驱赶了乌鸦,也开启了这项民间艺术的传奇之旅。
打铁花的表演过程既惊险又壮观。艺人们需要在花棚和熔炉之间来回奔跑,每一次击打都要精准有力,将1600度高温的铁水准确抛向花棚。铁水在空中炸裂,形成璀璨的金色花朵,宛如流星雨划破夜空。火星与冷空气相遇,发出轻微的"滋滋"声,随后缓缓熄灭,留下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整个过程惊心动魄,却又井然有序,展现了艺人们高超的技艺和默契的配合。
更令人称奇的是,尽管铁水温度高达1600度,艺人们却能安然无恙。原来,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铁水在空中迅速冷却,加上表演多在秋冬季节进行,气温较低,铁水颗粒在下落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这种看似危险的表演,实则蕴含着科学原理和艺人们的智慧。
确山铁花不仅是一种视觉盛宴,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最初是铁匠们祈求平安、祈福禳灾的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节日庆典中的重要节目,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财富的追求。在表演中,"打花打花,越打越发"的口号,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2008年,确山铁花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颗明珠。近年来,在国家对非遗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这项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学习这门技艺,其中不乏像江寻千这样的网络达人,她作为确山铁花千年来的第一位女弟子,通过短视频平台让这项非遗艺术走进了更多年轻人的视野。
如今,确山铁花不仅在豫晋地区广受欢迎,更走出了国门,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每当夜幕降临,那一串串金色的火花在夜空中绽放,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传递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