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康:一位匠人的三十年坚守
周月康:一位匠人的三十年坚守
在明代宣德年间,一位皇帝对铜炉制作情有独钟,他下令用上等风磨铜,参照名窑瓷器款式,打造出一批精美绝伦的铜香炉。这些铜炉不仅工艺精湛,更因其独特的色泽和质感而被誉为"宣德炉",成为后世追捧的珍品。然而,随着时光流逝,真正的宣德炉已寥寥无几,但有一位匠人,却用自己的一生,致力于将这份工艺传承下去。
从学徒到大师: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在苏州,有这样一位铜炉匠人,他就是周月康。自18岁起,周月康便拜在当地铜炉名家陆祖昌门下,开始了他的制炉生涯。从最初的打杂学徒,到如今的工艺大师,周月康用三十年的时间,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周月康的制炉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初学时,他常常因为一个细节不到位而被师傅严厉批评。但他从未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练习。为了掌握雕蜡这门手艺,他曾连续数月每天工作到深夜,手指磨出了血泡,却依然坚持。正是这种对完美的追求,让他在短短几年内就掌握了铜炉制作的精髓。
精益求精:传统工艺的现代演绎
周月康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也不断进行创新。他深知,要想让宣德炉的工艺得以延续,就必须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因此,他在雕塑和冶炼技术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力求让每一件作品都成为艺术品。
在选材上,周月康坚持使用最优质的铜料,并加入一定比例的金、银等贵金属,以提升铜炉的质感。在制作过程中,他严格遵循古法,从雕蜡到浇筑,再到打磨和烧制皮色,每一道工序都亲力亲为。他常说:"只有亲手触摸,才能感受到铜炉的呼吸。"
艺术追求:让铜炉焕发新生
周月康的铜炉作品,既有对传统宣德炉的致敬,又不乏现代审美。他的作品以明清铜炉为蓝本,但又不拘泥于古制,器型风格清雅柔美,散发着独特的文人气质。为了追求玉般的质感,他不惜成本,层层上釉,使铜炉表面呈现出温润如玉的光泽。
在设计上,周月康大胆创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巧妙结合。他设计的"天鸡耳绳结足炉",既保留了传统宣德炉的庄重,又加入了现代设计的简约美感,深受市场好评。他的另一件作品"冲耳炉",则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对比例进行了微调,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市场认可:匠心精神的最好证明
周月康的坚持和努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追捧,还远销海外,被许多收藏家视为珍品。一位收藏家曾评价说:"周月康的铜炉,既有宣德炉的神韵,又有现代的活力,是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
面对市场的认可,周月康却始终保持谦逊。他说:"我所做的,只是尽力让这份传统工艺得以延续。真正的艺术,是需要时间沉淀的。"
从一个学徒到一位工艺大师,周月康用三十年的时间,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他不仅传承了宣德炉的制作工艺,更让它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周月康用他的坚持和执着,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匠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传统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