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法院案例启示:如何用赡养协议保护老人权益?
房山法院案例启示:如何用赡养协议保护老人权益?
近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赡养费纠纷案。案件中,严某因两个儿子未履行赡养义务将其告上法庭。法院经审理认为,赡养协议必须征得老年人同意才有效,并据此支持了严某的诉讼请求。这一案例再次引发了社会对赡养问题的关注。
赡养协议的法律效力
赡养协议是子女与父母或其他赡养人之间就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达成的书面约定。然而,并非所有赡养协议都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这意味着赡养父母是成年子女的法定义务,不能通过协议来免除。
例如,在上海的一起案例中,万先生的父母都是农民,没有养老金。父母共育有一女二子,其中女儿已经出嫁,大儿子与父母同住。几年前父亲去世,现在只剩下母亲一人。兄妹三人近期签订了一份家庭协议,约定由大哥负责母亲的养老送终,其他子女则放弃遗产继承权。然而,这样的协议在法律上是不具备效力的。万先生及其兄妹三人不能通过协议来免除自己赡养母亲的法定义务。
赡养协议的制定要点
虽然赡养义务不能通过协议免除,但通过合理的赡养协议可以明确各方责任,保障老年人权益。一份有效的赡养协议应当包括以下要点:
基本信息和基本原则
协议应列明被赡养人(如父亲、母亲)和赡养人的姓名及其他必要信息。同时,要明确子女无论性别都有赡养义务,需尊重父母的生活习惯和隐私,禁止虐待或遗弃。
具体义务
协议应详细规定赡养人的具体义务,包括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保障,确保营养和居住环境舒适。同时,要定期安排体检和及时就医,轮流护理生病住院的父母。此外,还应尊重父母婚姻自由,不得干涉其财产处置权。
费用分摊
赡养费的数额、支付方式及周期是协议中的重要内容。赡养费的计算要考虑当地生活水平、被赡养人需求和赡养人能力。一般来说,赡养费包括老年人基本赡养费、生病治疗费用、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护理费用、住房费用、必要的精神消费支出和必要的保险金费用等。
例如,对于老年人的基本赡养费,可以设各地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各地低保补助为上、下限,结合赡养人收入的比例(如20%左右)进行计算。即按赡养人收入一定比例所得数额(如m*20%)对照前述上、下限,如该数额在此区间内的则以该数额确定赡养费标准,如该数额高于或低于上、下限的,则以上限或下限确定为赡养费标准。
遗产继承
协议中可以对遗产分配作出约定,但需遵循遗嘱或法律规定。特殊物品可通过竞价方式处理,但不得以此作为履行赡养义务的条件。
争议解决
协议应明确争议解决方式,如协商不成时,可通过调解组织介入或向法院起诉。
实用建议
为了确保赡养协议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建议在制定时注意以下几点:
协议内容必须合法,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如不得限制老年人的婚姻自由等权利。
协议应体现各方真实意愿,不得强迫或欺诈。
协议中涉及的赡养费数额应合理,既要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又要考虑赡养人的经济能力。
可以在协议中指定第三方监督履行情况,增加协议的约束力。
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制定协议,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完整性。
赡养协议不仅是一份法律文件,更是家庭成员间关爱与责任的体现。在制定和履行赡养协议时,我们应当始终秉持尊老爱亲的美德,让父母在晚年能够享受到应有的关怀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