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至唐:古青铜镜收藏新风潮
战国至唐:古青铜镜收藏新风潮
近年来,古玩市场持续低迷,但艺术品电商快速发展,个性化收藏成为新趋势。在众多收藏品类中,战国至唐代的古青铜镜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逐渐成为收藏界的新宠。
古青铜镜的收藏价值
古青铜镜不仅是实用品,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从战国到唐代,铜镜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战国时期:铜镜纹饰题材丰富,有几何图纹、动物纹、植物纹三类。这一时期的铜镜多为素高或素低卷缘,边缘较窄。
汉代:铜镜纹饰以动物纹为主,尤其是龙凤纹饰及其变种纹饰。西汉中期前后,铭文逐渐成为铜镜纹饰的组成部分。
唐代:铜镜的主题纹饰在题材、风格上日趋成熟。瑞兽葡萄镜是最典型的代表,展现了盛唐时期的繁荣景象。
如何辨别真伪
古青铜镜的鉴定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色泽:不同时代的铜镜,由于金属配伍比例不同,色泽也有所不同。例如,战国铜镜中有一种表面黑里透亮,似涂有一层厚厚的黑漆,被称为“黑漆古”。唐镜呈银白色光,很少有绿锈色。宋镜多为黄铜色,一般都布满铜锈。
形制:隋唐以前镜形绝大部分是圆形,唐代突破圆、方的传统,出现菱花镜、葵花镜等。宋时又创长方形镜、鸡心镜等。元、明、清又以圆形为主。
镜钮:战国、汉初铜镜大都是弓形钮。隋唐镜钮有圆形钮、伏兽钮、蟠龙钮等。宋以后除圆形钮外,还有弓形钮、结形钮、兽形钮。
边缘:早期铜镜边缘部较窄,春秋战国普遍流行素高或素低卷缘。西汉中期以后盛行宽平素边缘。唐高宗以后,边缘布满花纹,仅留窄缘。
铭文:春秋战国以前铜镜无铭文。西汉中期前后铭文逐渐流行。宋以后镜铭文变化较大,字号商标铭文居主导地位。
纹饰:早期铜镜多为素面。汉镜动物纹普遍,龙凤纹饰随处可见。唐镜以花鸟为主题,瑞兽题材逐渐退居次要位置。
如何保存
古青铜镜的主要成分是铜,时间久了难免会生锈。为了延缓铜镜生锈的速度,古人会将铜镜包裹在丝织品中再放入专门的收纳盒中,这种收纳盒叫“妆奁”。当铜镜开始生锈了,就去研磨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磨镜篇》中有:“流尘翳明镜,岁久看如漆。门前负局人,为我一磨拂。”古代有专门以为人磨镜子作为工作的,也就是诗文里的“负局人”,也叫“负局先生”,他们走街串巷,吆喝着为大家磨镜子、磨剪刀。
收藏价值与前景
古青铜镜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价值:铜镜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工艺水平。
艺术价值:铜镜的纹饰、铭文和形制体现了古代艺术的精湛技艺和审美情趣。
历史价值:铜镜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重要意义。
投资价值:随着古玩市场的不断发展,古青铜镜的投资价值日益凸显。例如,唐代海兽葡萄镜曾以2500万元的高价拍卖成交。
结语
古青铜镜的收藏需要专业知识和鉴赏能力,同时也需要理性对待市场行情。对于收藏者而言,了解古青铜镜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鉴定方法、学习保存技巧,是收藏道路上的必修课。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古青铜镜的收藏前景值得期待。但收藏者需要保持理性,既要欣赏其艺术价值,又要关注其文化内涵,才能在收藏之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