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迸发
呼和浩特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迸发
呼和浩特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迅猛
2024年,呼和浩特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市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52家,较2021年分别增长44%、2.7倍,均居全区首位。这些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表现突出,不断推动首府相关产业从“小而美”向“大而强”转变。
政策引领,打造创新高地
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呼和浩特市出台了《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目标是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政策包括财政科技专项资金、企业研发奖励、信贷支持、直接融资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创新成果涌现,企业活力迸发
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呼和浩特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内蒙古大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本地畜牧优势,深度融合上游养殖与生物原辅材料生产,深挖“牛只”价值。公司已获新生牛血清生产企业达标认证,年销动物血液制品100吨、牛肺灌洗液28万升。为保高品质牛源,公司在呼和浩特建设1个乳肉兼用牛核心育种场及2个肉牛养殖基地,实现从源头到产品的全产业链布局。
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呼和浩特市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内首个自主产权奶牛“育种一号芯片”“苜蓿液相育种芯片”研发成功,成功研制新材料尼龙46核心单体,落成投产自治区首条本土信创品牌计算机产线,建成全国首条mRNA动物疫苗生产线。
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呼和浩特市已构建起涵盖多个层级的900余个创新平台,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593家,较2021年增长56%。形成全面覆盖、层次分明的创新平台网络体系,为城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开放合作,汇聚创新资源
呼和浩特市积极响应京蒙协作号召,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倍增计划”,聚焦重点领域,精心组织平台项目合作,强化人才与成果对接,紧密联动北京人才科创资源,推动多领域、深层次合作,为首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力。
经济贡献显著,发展前景广阔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992.43亿元,较2021年增长25.6%;有研发投入的规上工业企业197家,较2021年增长103%;促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1.5亿元,较2021年增长38%,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达128.4亿元,较2021年增长137%。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呼和浩特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创新环境的持续优化和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呼和浩特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