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后,高校跑腿服务成新宠?
双十一后,高校跑腿服务成新宠?
随着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落幕,各大高校迎来了快递包裹的“洪峰”。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全国单日快递业务量最高达到7.29亿件,较去年大幅提升。在这庞大的数字背后,高校成为了快递包裹的重要集散地。
面对激增的快递量,不少大学生发现,取快递这件“小事”变得不再简单。校园面积大、快递站点分散、上课时间冲突等问题,让简单的取件过程变得异常繁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校园跑腿服务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大学生们的新宠。
在河南师范大学,刚毕业的小韩从大二就开始涉足校园跑腿业务。“大二的时候想着搞点零花钱,就做了校园外卖、校园跑腿、抢演唱会票、卖电影票等业务。”小韩介绍道,“自己弄个电动车在学校送外卖,送到宿舍楼下一单是一两块钱不等。另外,还有几个大学生写了一个小程序,自己去和外面的商家谈合作,因为外卖一般不能进学校,学校门口有不少黄焖鸡、沙县小吃的小摊,主动跟他们谈合作,学校里面的学生通过小程序可以接单。”
校园跑腿服务的兴起,不仅解决了大学生的“懒人需求”,更为创业者提供了实践平台。据统计,校园跑腿取个快递通常只需2-3元,代买餐食、零食根据距离和订单金额,加收1-5元不等,打印资料按张数计费,比校外打印店还便宜些许。此外,平台还会推出诸多优惠活动,如新用户注册即送优惠券,重要节日发放专属折扣券等,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的性价比。
然而,校园跑腿服务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学校对于宿舍创业持谨慎态度,担心会影响宿舍管理秩序和学生安全。另一方面,如何保证服务质量、提升配送效率,也是平台运营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深圳大学学生部副主任罗绍武表示,在校学生有强烈的创业热情是好事,但创业要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宿舍是学生住宿、交流和学习的空间,并非商业场所。罗绍武建议学生选择学校的创业平台进行实践。他表示:“在宿舍从事商业行为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消防安全的风险,或者食品安全的风险等。各个学校也有提供各自的创业平台,大家可以多向学校的有关部门咨询和取得帮助。”
尽管如此,校园跑腿服务依然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它不仅解决了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也为创业者提供了实践机会。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完善,校园跑腿服务有望与更多校内资源、校外商家深度融合,引入智能配送、无人配送等新技术,进一步提升效率与体验。
校园跑腿服务的兴起,是当代大学生消费习惯和创业精神的生动体现。它不仅解决了实际需求,更为校园生活增添了新的活力。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这一新兴服务模式有望为校园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