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推荐:慢性肾病早期筛查与干预新指南
中华医学会推荐:慢性肾病早期筛查与干预新指南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全球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成人CKD患病率为10.8%,但人群知晓率和诊断率普遍较低。我国尚未建立规范的CKD筛查体系与标准诊疗路径。因此,加强CKD防控,推进疾病管理已迫在眉睫。
慢性肾病的早期筛查
慢性肾病的早期筛查是预防和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根据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2022年版)》,以下人群应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
- 高血压患者
- 糖尿病患者
- 有肾病家族史的人群
- 心血管疾病患者
- 高尿酸血症患者
- 肥胖人群
- 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肾脏药物的人群
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
尿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尿蛋白、红细胞等指标,是发现肾病的初步筛查手段。
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用于检测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损害的重要指标。
肾功能检测: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可以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
肾脏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肾脏的形态和结构,发现异常情况。
专家建议,高风险人群应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上述检查。慢性肾病的早期症状可能包括面部或下肢水肿、血尿、不明原因的乏力等,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
慢性肾病的干预治疗
慢性肾病的治疗目标是保护肾脏免受进一步损伤,保留肾功能。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针对病因治疗:如控制高血压、高血糖,治疗肾炎等基础疾病。
生活方式调整:
- 减少盐的摄入量,防止体液潴留和高血压。
- 限制蛋白质和钾的摄入,减轻肾脏负担。
- 保持健康体重,适当运动。
- 戒烟,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肾脏的药物。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使用降压药、降糖药、利尿剂等。
对于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治疗或肾移植。肾衰竭是指肾功能丧失85%或以上,感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急性肾衰竭可采用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是一种慢性肾脏疾病,仅能通过定期肾透析或肾移植进行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的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在慢性肾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建立专科联盟、开展培训等方式,可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例如,广州市天河区通过建立城市医疗集团,加强了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联动,提升了慢性肾病的管理水平。
社区医生可以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推广早期筛查,及时发现和转诊患者。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可以提供用药指导、营养管理等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
结语
慢性肾病虽然危害大,但通过早期筛查和及时干预,可以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高风险人群应重视定期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医防融合,是提高我国慢性肾病防治水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