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山大学专家解读:如何科学应对拖延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山大学专家解读:如何科学应对拖延症

引用
腾讯
6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18A09NQU00
2.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49773
3.
https://www.haxlys.com/15298.html
4.
https://gdae.gdedu.gov.cn/gdjyyjy/xsxy/202410/1b5079fd1986465ea2a5e4da610bf376.shtml
5.
https://www.psy.com.cn/xls/list.asp
6.
https://jps.ecnu.edu.cn/CN/column/column6.shtml

“我明明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但就是提不起劲去做。”
“每次下定决心要开始,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为什么别人能坚持,而我总是半途而废?”

如果你经常被这些问题困扰,那么你可能正在经历一个很多人都会遇到的挑战——拖延症。中山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专家们指出,拖延症并非罕见,也并非不可克服。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拖延背后的心理机制,并寻找有效的应对之道。

01

拖延是人类的天性,你并不孤单

首先,让我们卸下对拖延的自责和焦虑。根据心理学研究,拖延是人类的普遍行为,它源于我们的两种基本天性:趋乐避苦和对未来的不敏感。

就像小孩子难以抗拒眼前的棉花糖一样,成年人也会倾向于选择即时的快乐,而推迟那些需要付出努力的任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即时满足偏好”。当我们面对一项需要付出努力的任务时,大脑会本能地想要逃避不适感,转而寻求即时的愉悦。

02

拖延背后的心理较量

拖延不仅仅是时间管理的问题,更深层次的是自我要求与行动力之间的冲突。想象一下,你的内心仿佛有两个自我在不停地争吵:

  • 一个自我在不停地催促:“快点开始吧!时间不多了!”
  • 另一个自我却无动于衷,甚至感到无力和自责。

这种内心的冲突往往源于我们早年与父母的互动模式。当我们被要求达到某种标准,而未能得到足够的理解和支持时,这种模式就会内化为我们自我要求的方式。于是,当我们无法达到预期时,就会陷入自责和焦虑的循环中。

03

如何走出拖延的困境

1. 降低任务的痛苦感

  • 分解任务:将大任务分解成小步骤,每完成一步就给自己一些正面反馈。
  • 设定具体目标:将抽象的目标具体化,比如“今天只写500字”而不是“完成整篇论文”。
  • 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一个整洁、安静的环境可以减少拖延的诱因。

2. 增强未来的收益感

  • 设立奖励机制:完成任务后给自己一些奖励,比如看一集喜欢的电视剧或吃一顿美食。
  • 目标可视化:将长期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并用图表记录进度,让自己看到成长的轨迹。

3. 改善自我关系,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 停止自我攻击:当你发现自己在拖延时,不要急于自责,而是尝试理解背后的原因。
  • 允许犯错: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允许自己犯错和调整。
  • 寻求支持:和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分享你的困扰,他们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支持。

4. 平衡上进与休息,允许自己适度放松

  • 区分“正经事”与“非正经事”:不要把所有的休闲活动都视为浪费时间,适当的放松是必要的。
  • 学会玩出乐趣:找到让自己真正投入的活动,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都能全情投入。
  • 设定合理的目标:不要给自己设定过高的标准,而是从可行的小目标开始。
04

结语

克服拖延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对自己有更多的理解和接纳。记住,你并不孤单,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与拖延作斗争。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也允许自己享受生活的乐趣。当你发现自己在拖延时,不妨停下来,深呼吸,然后温柔地问自己:“我需要什么?”也许,答案就在这个简单的提问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