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疆乌什7.1级地震:天山地震带的地质密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疆乌什7.1级地震:天山地震带的地质密码

引用
新华网
10
来源
1.
http://www.xinhuanet.com/government/20240926/09bf7155479d4922aa64288480f4b2c6/c.html
2.
https://www.sjdz.org.cn/article/doi/10.19975/j.dqyxx.2024-010
3.
https://www.gtzyyg.com/CN/10.6046/zrzyyg.2022497
4.
http://dzxb.org/supplement/f0103e0d-5e64-4992-986d-d79992801c34
5.
https://www.xjdzj.gov.cn/yztj/20240207/939937318414843904.html
6.
https://www.xjdzj.gov.cn/quakeproof/20240205/939251206503530496.html
7.
https://www.sjdz.org.cn/article/2024/4
8.
https://www.cnblogs.com/enviidl/p/18672871
9.
http://www.kosmos-image.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73&id=7730
10.
http://www.news.cn/globe/2024-02/28/c_1310764471.htm

2024年1月23日凌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这是南天山断裂带近一个世纪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事件。此次地震不仅揭示了该地区复杂的地质构造,也为地震监测和预警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01

天山地震带:板块碰撞的产物

新疆地区地震频发,主要源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新疆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导致地壳活动频繁。天山地震带作为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平均每年都会发生一次6级以上地震。

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天山南麓与塔里木盆地交界区域,震源深度达22公里。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迅速利用InSAR技术获取了同震形变场,发现最大视线向位移约40厘米。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地震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02

迈丹断裂:地震发生的“罪魁祸首”

研究表明,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迈丹断裂,这是一条北东走向的左旋压扭性断层。通过贝叶斯非线性反演方法,科学家们精确估算了断层的几何参数:断层倾角约67°,平均滑动角约60°。这些数据表明,地震同震滑动以逆冲运动为主,同时伴有少量左旋走滑分量。

进一步分析显示,此次地震的变形方式和断层参数与天山南缘盆-山边界的迈丹-沙依拉姆断裂的运动学和几何学特征高度吻合。这表明,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斜向汇聚作用是引发此次地震的主要原因。

03

InSAR技术:地震监测的“千里眼”

InSAR(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在此次地震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Sentinel-1A卫星数据,研究人员获得了详细的同震形变场。数据显示,升轨最大视线向抬升形变达80厘米,最大视线向沉降约16厘米。

更值得注意的是,InSAR技术不仅监测到了显著的垂向运动特征,还通过升降轨像素偏移方位向观测发现了反向运动特征,这进一步证实了地震发震断层明显的左旋走滑运动分量。

04

地震背后的地质意义

此次乌什7.1级地震的发生,揭示了天山地区地壳运动的复杂性。高倾角断层的走滑-逆冲活动表明,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斜向汇聚作用正在持续进行。这种地质活动导致的地壳缩短,一部分被山前新生的逆冲推覆带吸收,另一部分则由造山区的高角度逆断层承担。

此次地震虽然震级较大,但由于震源深度适中且发生在人口稀少的山区,实际造成的破坏相对有限。这也为地震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新的启示:通过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科学的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减轻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此次新疆乌什7.1级地震的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天山地震带地质构造的认识,也为未来地震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监测手段的完善,人类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认识将更加深入,应对也将更加从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