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综合征来袭?邱佳琦教你如何缓解
节后综合征来袭?邱佳琦教你如何缓解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许多人发现自己出现了“节后综合征”的困扰。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浑身不舒服、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那么,“节后综合征”到底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什么是“节后综合征”?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医师邱佳琦指出,“节后综合征”是指人们在长假之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如乏力、焦虑、失眠、食欲不振等。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医生高锦凤也表示,节日期间不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容易导致胃肠负担加重,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节后综合征”不是病
邱佳琦医生强调,“节后综合征”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短期适应障碍。它是人们由假期的放松状态突然进入工作的紧张状态时,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被打破,进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据统计,至少有65%的工作人群会受到“节后综合征”的影响,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这可能与其承受的家庭和工作压力和负担有关。
如何应对“节后综合征”?
调整作息,保持规律
邱佳琦医生建议,首先要调整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缓解疲劳和改善睡眠质量。尽量保持与平时一致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补觉。
适度运动,缓解压力
适当的运动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邱佳琦医生建议选择一些轻度的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等。这些运动不仅能帮助身体恢复,还能改善心情。
制定计划,循序渐进
制定一个工作和生活的计划,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将工作任务分解成小块,逐步完成。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如果感到非常疲劳和焦虑,可以适当休息调整。
饮食调整,减轻胃肠负担
高锦凤医生建议,节后要适当减轻胃肠负担,可以适当减少进餐的次数,减少油腻食物摄入,以玉米、藜麦米、红豆绿豆等粗粮杂豆来代替精白米面,调整烹调方式,多以煮、蒸、少油凉拌为主,摄入一些含膳食纤维、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叶类蔬菜、瓜茄类蔬菜、浆果类水果,每日至少保证1500ml水量摄入。
放松心情,适当休息
可以选择一些放松的活动,如看电影、听音乐、读书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帮助身体恢复,还能改善心情。
何时需要就医?
邱佳琦医生提醒,如果症状严重,如持续失眠、焦虑情绪无法缓解等,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合理的调整和适应,可以恢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状态。
“节后综合征”虽然让人困扰,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调整,我们可以尽快恢复到最佳状态。记住,给自己一些时间,慢慢调整,很快你就能重新找回活力,迎接新一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