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宋朝占卜到影院标配:爆米花的文化之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宋朝占卜到影院标配:爆米花的文化之旅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m.sohu.com/a/838347611_255783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3844461444453069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3CNPFSF05148KED.html
4.
https://m.toutiao.com/i6892666717936288268/
5.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8/8004491
6.
http://sino.newdu.com/m/view.php?aid=164442
7.
https://www.bppop.cn/bmhhyxinwen/316.html
8.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9265
9.
https://m.chyxx.com/industry/1181252.html

在电影院里,爆米花的香味总是能勾起人们的食欲。这种蓬松柔软、香甜可口的零食,不仅是一种美味,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从宋代的占卜习俗到现代影院的标配,爆米花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01

爆米花的宋代渊源

南宋官员范成大在《吴郡志》中记载:“上元,……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这里的“孛娄”或“米花”,就是宋代的爆米花。当时的人们会在元宵节时爆制糯米花,并用它来占卜一年的吉凶。这种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美好期待,也展现了他们对食物的创造力。

宋代的爆米花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范成大在《石湖集》中提到:“炒糯谷以卜,谷名勃娄,北人号糯米花。”这说明当时不仅有占卜的用途,还作为一种日常零食。值得注意的是,宋代的爆米花多用糯米制作,与现代以玉米为原料的爆米花有所不同。直到明朝玉米传入中国后,爆米花的原料才逐渐转变为玉米,并发展出更多口味。

02

影院里的爆米花:从配角到主角

爆米花与电影的结合,堪称现代文化中的一段佳话。这种搭配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美国的电影院开始尝试销售爆米花。起初,电影院老板们对这种小吃并不感冒,认为它会影响观影体验。然而,在大萧条时期,爆米花因其低廉的价格和高利润,逐渐成为电影院的重要收入来源。

据统计,美国最大连锁电影院AMC每年供应的爆米花足以填满222座奥运规格游泳池。这种惊人的数量不仅体现了爆米花的受欢迎程度,也反映了它在影院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市场研究机构Comscore的资深分析师保罗·德加拉贝迪安(Paul Dergarabedian)甚至将爆米花和电影比喻为“花生酱和巧克力”的完美组合,认为这是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搭配之一。

03

爆米花的文化内涵

爆米花不仅是一种零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在宋代,它被赋予了占卜和祈福的意义;在现代,它成为了影院文化的象征。对于80后一代而言,传统爆米花更是承载着童年的回忆。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一声“炒爆米花哟……”的吆喝,总能引来上百人的围观。人们提着自家的米口袋,排队等待那一声巨响后的美味。

在全球化的今天,爆米花也成为了跨文化交流的载体。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爆米花文化。例如,在西班牙语中,爆米花被称为“palomitas explosivas”,而在法语中则有“popcorn”和“mais fleur”两种说法。这些不同的称谓背后,折射出的是不同文化的饮食习惯和语言特色。

从宋代的占卜习俗到现代影院的标配,爆米花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零食,更是一种连接古今、跨越文化的符号。下次当你在影院里享用爆米花时,不妨思考一下这个简单食物背后蕴含的丰富历史和文化意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