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华东师大探讨儒家伦理与社会性机器人:构建有道德的AI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华东师大探讨儒家伦理与社会性机器人:构建有道德的AI

引用
澎湃
10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717068
2.
https://www.sohu.com/a/817865278_121119379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20A0ACD100
4.
https://www.ecnu.edu.cn/info/1425/66759.htm
5.
https://qks.sufe.edu.cn/mv_html/j00002/202406/vJNTpIAN-Uwzl-qDue-YZ23-xWUVXblHzjlz_WEB.htm
6.
https://aiig.tsinghua.edu.cn/
7.
http://www.philo.ecnu.edu.cn/90/2d/c45601a626733/page.htm
8.
https://zheshexi.lzu.edu.cn/xueyuanxinwen/2024/0522/269968.html
9.
http://www.socio-legal.sjtu.edu.cn/wxzy/info.aspx?itemid=4497&lcid=30
10.
https://ipri.ustc.edu.cn/2024/0923/c30345a654352/page.htm

2024年6月5日,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一场以“AI伦理治理与社会性机器人”为主题的学术沙龙。来自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的刘纪璐教授提出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通过借鉴儒家美德来构建具有持续性的道德人格的社会性机器人,使其能够做出符合人类普遍价值与道德体系的抉择。

01

为什么选择儒家伦理?

刘纪璐教授指出,社会性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同伴、机器人警察等,未来可能具备独立的思考和行动能力,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她提出参考儒家的品德伦理学与道德情感论,从行动者出发,建构出具有持续性的道德“人格”的机器人。

具体来说,选择儒家伦理来建立机器人美德有五个原因:

  1. 儒家伦理强调亲疏有别,更适合于机器人与人类建立亲密关系;
  2. 儒家伦理强调终身学习,可以用来加强机器学习的永无终止;
  3. 儒家品德伦理所列举的美德意涵复杂深刻,不是仅仅针对人类的缺点,而同时可以适用于机器人的品德构造;
  4. 儒家对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视有助于建立一个有德合群的群体;
  5. 儒家品德伦理学是一种道德精英伦理,目标不是仅仅建造拟人的机器人,而更是要制造机器人中间的君子圣贤。
02

如何设计机器人的道德素养?

刘纪璐教授主张选择“仁义礼智、忠信诚敬”八个美德加入机器人伦理设计,作为机器人伦理建设的基本结构。她强调机器人必须从有德之人的案例中学习道德认知,在与人互动中学习人类的价值取舍。机器人的价值建构一定需要“人在环路”,用问卷方式考察人对有德机器人的期望。

在情感层面,刘教授认为机器人需要具备孟子所说的“四端”——四种使道德可能的道德情感,以及爱、同情、遗憾等自然情感。但同时她也指出,在目前阶段只能期待机器人具有“道德胜任性”,可以正确做出“合乎道德性的”道德判断、沟通、抉择与行为。

03

面临的挑战

美国肯庸学院教授萧阳对此提出了两点重要挑战:

  1. 情感挑战:情感涉及命题内容,但情感中通常总会有某些东西是与肉身紧密相关的,不可能用命题来表达的东西,因此不可能程序化。这是对设计情感机器人最大的挑战。

  2. 实践智慧挑战:实践智慧无法被还原为理论或原则。威廉姆斯曾指出,“一个完全遵循原则的人到底有什么不对?”他的回答是,因为他像一个机器一样行动。这说明美德不能被简单编码。

04

现实意义与未来展望

随着智能社交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它们已经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从Pepper服务机器人到小米小爱同学,从阿尔法机器狗到企鹅型宠物机器人Lovot,这些机器人不仅能满足人们的信息和社交需求,还能提供情感抚慰和陪伴感。

在缺乏家人、朋友和宠物陪伴以及养老护理人员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智能社交机器人未来在日常陪护、情感陪伴和情感抚慰方面将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但要实现这一目标,机器人需要具备一定的道德和情感能力。

华东师大这场学术沙龙的讨论,为我们展示了将儒家伦理应用于机器人设计的前沿探索。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这种跨学科研究为AI伦理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未来社会性机器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正如一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所说,我们对AI以及机器人的发展,应该采取导引(steer)而非畏惧(fear)的态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