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物流大揭秘:如何高效省钱?
双十一物流大揭秘:如何高效省钱?
2024年双十一期间,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处理快递包裹总量创下新高。据统计,10月21日至11月10日期间,全国快递揽收量约120.82亿件,同比增长21.4%,累计投递量约121.24亿件,同比增长约25.3%,日均业务量超5.5亿件。面对如此庞大的业务量,如何在保证配送效率的同时有效控制物流成本,成为各大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关注的焦点。
物流成本构成与挑战
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商企业的经营效益。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衡量物流效率的重要指标。2023年,这一比率为14.4%,较2012年的18%有显著下降,但距离2027年降至13.5%左右的目标仍有差距。物流成本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运输结构、仓储活动、产业布局结构等。因此,降低物流成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优化。
物流公司的降本增效实践
为应对双十一期间的物流高峰,各大物流公司纷纷采取创新措施,以实现降本增效。
优化运输结构
运输结构的优化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通过推动铁路、水运等低成本运输方式的发展,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例如,宁波舟山港通过实施“海铁联运”与“中欧快航”相结合的策略,使货物在途时间从38天缩短至26天,物流效率大幅提升。
发展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通过整合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实现物流效率的最大化。以鄂州花湖国际机场为例,通过“空空中转”模式,货物从越南河内到韩国仁川的转运时间不超过11小时,整体物流运输成本下降超20%,货物周转时间减少2-3天。
智能化技术应用
智能化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物流行业的运作方式。京东物流通过3600多个仓库的布局,整合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为超过10万家企业提供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同时,网络货运平台的兴起也为物流降本增效提供了新途径。据统计,网络货运平台平均每天匹配186万笔订单,货运需求配对率达92%,与传统运输方式相比,网络货运平均等货时间由2-3天缩短至8-10小时,交易成本下降6%-8%。
电商平台的物流优化策略
电商平台也在通过多种方式优化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延长活动周期
今年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普遍将活动周期延长。例如,天猫淘宝的双11预售开始于10月14日,同比提前了10天;京东“双11”10月14日晚8点正式开启,同比提前了9天。延长活动周期不仅能够赋予消费者更为充裕的购物时段与多样化的选择空间,同时也为商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时间窗口,进而有效促进销售额的增长。
扶持商家降本增效
电商平台纷纷推出降费优惠政策,从交易各环节帮助商家降本增效。例如,拼多多发起针对商家的“百亿减免”计划,未来一年将减免优质商家100亿元手续费。同时,平台下调了提现门槛、先用后付订单技术费率以及店铺基础保证金。此外,拼多多还承担了新疆、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偏远地区的物流中转费用。
平台间服务融合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双十一期间,电商平台间的壁垒正在打破。京东物流全面接入淘宝天猫平台,平台商家可以选择京东物流作为服务商。同时,菜鸟也全面接入京东非自营平台,为商家和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物流服务选择。这种服务融合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物流壁垒,还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样化的选择。
新技术驱动物流升级
新技术的应用是双十一物流效率提升的重要驱动力。
自动化设备提升效率
以山西顺丰太原小店中转场为例,该场地占地7.6万平方米,可同时装卸190辆车,通过大型全自动分拣设备,日均处理量可达约80万票。中通快递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化应用,对高峰件量预测准确率达99.7%,使得企业在面对物流高峰时更加从容。
智能配送设备投入应用
为应对双十一期间的物流高峰,各大物流公司纷纷加大智能设备的投入。顺丰在深圳增加30%的无人机和人员投入,为大湾区紧急快件畅通空中渠道;申通上线超300辆智能驾驶卡车,保障高峰期的包裹运输;韵达则上线全新智能分拣设备,提升分拣效率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
未来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预计到2025年,通过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的实施,全社会物流成本有望降低3000亿元。这不仅将为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带来强力支撑,也将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双十一物流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离不开物流公司的创新实践、电商平台的优化策略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未来,随着物流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双十一期间的物流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物流成本也将持续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