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的红星》成中小学德育课新宠:创新教学模式培养爱国情怀
《闪闪的红星》成中小学德育课新宠:创新教学模式培养爱国情怀
《闪闪的红星》作为一部经典的红色电影,自1974年上映以来,就以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影片以1930年代的中国革命为背景,通过少年潘冬子的成长历程,展现了革命精神与信念的力量。近年来,这部电影在中小学德育课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和革命信念的重要载体。
创新教学模式,让红色教育活起来
在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小学,学校党总支创新实施基层党建项目创投行动,通过打造“红色团队”、开发“红色资源”、架构“红色课堂”和开展“红色活动”等方式,将《闪闪的红星》等红色资源融入日常教学和学生活动中。
学校现有3位区级“红领巾巡讲团”巡讲员和30名校内红领巾巡讲员,他们定期在全校53个中队进行党史宣讲,覆盖人次达2万余人。学校还积极探索“党建+志愿服务”的形式,组织师生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履行社会责任。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师生共同编写了《“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讲好红色故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校本教材,按照低、中、高三个阶段分层编排,每个故事中的插画均来自同学们的原创作品。学校还开设了线上线下党史故事课堂,并利用公众号不定期推出“学四史在行动”专栏,2022年共刊发68期。
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将《闪闪的红星》等红色经典作品融入课堂教学,通过角色扮演、红色故事会、课本剧、诗歌朗诵会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舞台上呈现革命历史。此外,学校还邀请老红军、党史专家、法制副校长进校园,在“红领巾大讲堂”为学生作报告,用榜样的魅力感染、激励学生成长。
红色电影进校园,思政课更有吸引力
在湖北省来凤县实验小学,学校将红色电影引入校园思政课,每月组织学生观看一部红色电影,其中就包括《闪闪的红星》。通过观看影片,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理解革命精神,从而激发爱国情怀。
学校德育副校长岳丽君表示:“红色观影思政课系列活动不仅拓宽了校园德育的内容和形式,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可以培养他们爱国主义情怀,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效果显著,师生反响热烈
这种将红色电影融入德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教师普遍反映,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对历史和革命精神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学生们则表示,通过参与相关活动,他们不仅了解了历史,更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激发了爱国热情。
通过角色扮演、红色故事会、课本剧等形式,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和革命精神。将红色资源融入日常教学和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结与展望
《闪闪的红星》作为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新宠,其教育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将红色电影融入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不仅能够拓宽德育的内容和形式,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革命信念。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深受师生喜爱,更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学校和教师能够借鉴这种教学模式,将红色资源融入日常教学,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革命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