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市场监管局推荐:吃橙子补充维C增强免疫力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推荐:吃橙子补充维C增强免疫力
近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专家团队向消费者澄清了一些关于橙子的谣言。他们指出,适量食用橙子可以补充丰富的维生素C,从而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对抗新冠病毒。虽然橙子不能直接预防新冠,但它确实是日常饮食中补充维生素C的好选择。此外,专家还提醒公众不要轻信一些不实信息,如“吃橙子会使抗原检测呈阳性”等说法,这些都是缺乏科学依据的谣言。
橙子,这个色彩鲜艳、味道甘甜的小水果,被誉为“自然的维生素仓库”。它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维生素C,含量远超其他常见水果。每100克鲜橙约含有53毫克的维生素C,能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铁质吸收,对抗氧化,保护皮肤健康。
除了维生素C,橙子还含有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预防便秘。钾元素则有助于调节血压,维护心脏功能。橙皮中的类黄酮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能有助于降低患某些癌症的风险。橙子中的抗氧化物质,如β-胡萝卜素,对眼睛健康也有益处,能保护视网膜免受损害。
然而,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些说法“砂糖橘含大量果糖致癌”“耙耙柑打了退酸剂,不能再吃了”。这让不少人恐慌和担忧,究竟是不是真的?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2024年12月在科学辟谣微信公号刊文强调,这种说法完全站不住脚。首先,消息中提到的论文确实存在,但是它完全歪曲了研究论文的原意。这篇研究论文是一个动物实验。这个研究是用已经得了癌症的小鼠来做的,小鼠喂的是高果糖浆。结果发现,这些小鼠的肿瘤长得更快了。论文结论是果糖可能会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而且,这个研究是一个基础医学研究,证据等级是比较弱的。
最重要的是,这个研究中根本没有提到砂糖橘或者其他水果,砂糖橘完全是自己的歪曲演绎。它是这样演绎的——“因为高果糖浆中有大量果糖,砂糖橘也含有果糖,因此砂糖橘致癌,不能吃”。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孟庆彬2024年12月在医院微信公号解释,吃砂糖橘后皮肤变黄的主要原因是其富含的β-胡萝卜素。当我们短时间内摄入过多的胡萝卜素时,身体可能无法及时代谢这些成分,导致它们在血液中积累,并最终沉积在皮肤的角质层和黏膜部位,从而引起皮肤变黄,这种现象被称为“高胡萝卜素血症”。别担心,一旦发现皮肤变黄,停止食用含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通常情况下,皮肤颜色会在1至2周内逐渐恢复正常,无需特别治疗。
陕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曹晓菊2023年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刊文指出,一般来说,适量食用柑橘类水果,不会引起上火,但是也有个别人进食量大会出现上火,特别是橘子,偏温,那些容易上火,或者已经上火的人,不宜过量进食。如果食用柑橘类水果后出现上火的症状,如口腔炎、牙周炎、大便秘结等,建议停止食用,并多喝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王琛2024年医院微信公号刊文表示,可能有些人在吃橘子的同时喝牛奶,然后出现拉肚子的情况,还有些人把橘子汁和牛奶混合后发现,牛奶变得浑浊了,出现沉淀物,因此认为它们不能一起食用。其实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橘子和牛奶都是富含营养的食物,橘子汁和牛奶混合出现絮状物,属于正常的反应。而且,我们人体的胃部本就是一个酸性环境,就算不吃橘子,牛奶进入胃肠道后,也会变成蛋白质凝固的絮状物。如果在柑橘类食品和牛奶食用后发生不适,要考虑自身是否有乳糖不耐受,或者食物出现变质等情况。从营养学角度来说,正常情况下,这两类食物同时吃是没有问题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一般成年人每天的水果摄入量是200~350克,大概也就是每天1~2个橘子或者橙子。不过,以下4类人吃柑橘类水果的时候要注意!
肾功能异常的人
柑橘类水果中钾含量高,所以肾功能异常的朋友食用柑橘类水果要遵医嘱,以免造成血钾过高,出现危险。患有糖尿病的人
糖尿病患者建议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每天可以吃拳头大小的水果1份,也就是中等大小的橘子1个。同时建议把水果作为加餐食用,而不是正餐的一部分。有消化疾病的人
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胃酸分泌过多导致的胃溃疡等)的人,不建议食用有机酸含量较多的柑橘类水果,以免加重病情。此外,橘子中含有大量糖分和有机酸,空腹吃橘子会刺激胃黏膜,使胃酸分泌,可能引起脾胃满闷、打嗝泛酸等不适症状。因此,不建议空腹吃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