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严查学校提前开学,多地违规案例引发关注
教育部严查学校提前开学,多地违规案例引发关注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的通知》,明确将“学校违反规定提前开学、延迟放假,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体补课”列为负面清单,严禁此类行为。然而,政策出台后,仍有多地学校出现违规提前开学的情况。
政策明确禁止提前开学
教育部在通知中强调,要重点整治“日常管理失序”问题,其中就包括严禁学校违反规定提前开学、延迟放假。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负担,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违规案例频发引关注
尽管有明确政策要求,但仍有不少学校选择提前开学。例如,遂宁市两所高中学校被投诉在春节期间提前开学,要求学生在正月初八、初九到校读书。安徽省定远中学也被举报要求高一、高二学生在正月初八提前开学补课,甚至有工作人员在接听举报电话时回怼举报者:“学校提前开学,你不去就完了,这有什么好举报的?”
政策出台背景与意义
专家指出,这一政策的出台是为了解决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功利化、短视化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表示,这是“清理整治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违背教育宗旨、违背教育规律、违背教育科学的各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的重要举措。
社会各界反应不一
对于教育部的这一政策,社会各界反应不一。大多数家长表示支持,认为这能保障学生的休息时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也有一些网友认为,提前开学对学习有益,特别是对高三等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群体。
政策落实与监督机制
为了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教育部要求各地建立监督曝光机制,畅通举报渠道,对违规行为进行公开通报批评。同时,还将建立基础教育办学治校声誉评价体系,将规范办学情况作为学校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专家建议,要真正落实规范管理,需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金志峰指出,需要“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教育部此次开展的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无疑是对当前教育生态的一次重要整治。通过明确负面清单,强化监督机制,有望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健康、有序的学习环境。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提前开学等问题,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