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饮并非阳虚良药,冬季养生需因人而异
生脉饮并非阳虚良药,冬季养生需因人而异
“生脉饮是冬季养生的神器,尤其适合阳虚体质的人服用。”这样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已久,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生脉饮并非治疗阳虚的药物,而是主要用于气阴两虚的症状。在探讨冬季养生之前,我们先来澄清这个常见的认知误区。
生脉饮的真实功效
生脉饮由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的功效。其主要作用是缓解气阴两虚引起的心悸气短、自汗等症状。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生脉饮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的供血状况。
适用人群与禁忌
生脉饮适合以下人群使用:
- 体质虚弱、经常感到乏力的人
- 经常心慌气短者
- 夏季容易出汗、口渴的人
但以下人群需谨慎使用:
- 阳虚患者:生脉饮属于滋阴之品,阳虚之人服用可能加重症状
- 脾胃虚弱者:可能加重腹胀便溏等症状
- 感冒发热者:应暂停使用
-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遵医嘱
冬季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既然生脉饮并非阳虚的治疗药物,那么冬季养生应该如何进行呢?根据中医理论,冬季养生的关键在于“闭藏”,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调养。
起居调养
冬季应遵循“早睡晚起”的原则,早睡能够保养人体阳气,使身体保持温热状态,而晚起则可养人体阴气,待日出之后再起床。睡觉时不可蒙头大睡,因被窝中空气不流通,氧气会稀少。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睡觉,会感到胸闷、恶心,甚至会从睡梦中惊醒并出虚汗。
精神调养
中医讲“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追求内心的平静非常重要。冬至时节,人们其实很容易感到郁闷。因为冬季大多数时候天空不像夏天那样总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这样的天气容易让人心情低落。所以,我们应当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总是烦躁不安,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拥有一个好心情。
运动调养
适度锻炼对心血管、呼吸、消化、运动、内分泌等系统都大有益处。这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些强度不高的体育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也可以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去爬爬山、散散步。锻炼应以微微出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因为汗多会泄气。
饮食调养
肾脏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充足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在饮食上要时刻关注肾脏的调养,适当多吃动物性食品、豆制品以及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例如: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
防病保健
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也……”其意思是冬季应减少咸味食物,多吃苦味食物,以养心气。但需注意,不能进补过度,否则就会出现肾水过旺的情况,从而导致肾水克制心火太过,造成心气虚弱。
因人而异的养生之道
冬至一阳生,“进九后”正是人体一年中阳气最为虚弱的时候。孔艳华说,“封藏”是冬日养生的一个重要原则,也就是说冬天应当养护阳气、收敛精气,而“三九贴”便能够起到温阳散寒的作用。
“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疼痛性疾病,小儿反复咳嗽,哮喘者特别适合三九贴。”孔艳华介绍道,例如一到冬日四肢就变凉、怕冷的虚寒病人,有痛经、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问题的人群,以及一些结节、肿瘤患者,都可以试试三九贴。同时,在骨关节运动系统病如颈椎病、膝关节痛、腰痛、肩周炎等方面也有相当不错的治疗效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孔艳华说,白萝卜羊肉汤也是冬季进补的上佳之选,白萝卜300g,羊肉500g,再加上适量的白胡椒粉、盐,此药膳具有补虚、降气、消痰的作用,经常食用可增强人体的御寒能力。此外,当归生姜羊肉汤、枸杞子桂圆茶、党参红枣茶也是冬季进补的好配方。
冬季来临,很多人开始关注如何通过饮食进补来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孔艳华表示,滋养身体时,不可“一概而论”,他人适用的滋养策略或许并不适合自己。滋养身体,不可抱有“食补越丰盛越好”的想法,而是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居住环境以及健康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滋补方法。否则,盲目进补反而会带来不良后果。孔艳华强调,冬季进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和身体状态,应遵循温补驱寒、滋阴润燥、寒凉润燥。
在冬季养生的道路上,我们既要重视传统智慧的指导,也要结合现代医学的建议,科学合理地进行养生保健。记住,养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生活方式。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冬天,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健康、温暖地度过这个寒冷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