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借伞》爆笑春晚,沈腾马丽遗憾收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借伞》爆笑春晚,沈腾马丽遗憾收场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9
来源
1.
https://tv.cctv.com/2025/01/29/VIDECMRlZ7iap6LnmSBPThaH250129.shtml
2.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9A0635P00
3.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5_01_29_763595.shtml
4.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512504.html
5.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9A01SQ300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3D8F3105568PEW.html
7.
http://cj.sina.cn/articles/view/1774835215/m69c9d60f033018pkg?finpagefr=p_104
8.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_org.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cid=668349526301475840!!wm_id=527fcb7e62c24e41b35a8b5ac0cd61bf
9.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biz_id=1034&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cid=667608848825062400!!wm_id=99c020ae4c5b44bc92dcd54c17dafb77

2025年央视春晚已经落下帷幕,其中两个小品节目引发了观众的热议:一个是融合了多种戏曲元素的创新节目《借伞》,另一个则是由沈腾、马丽领衔的《金龟婿》。这两个节目一热一冷的反响,折射出春晚小品创作的现状与挑战。

01

《借伞》: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

《借伞》以《白蛇传》中“断桥借伞”的经典桥段为引,巧妙融合了京剧、粤剧、川剧、越剧等多个剧种,通过赵雅芝、叶童、陈丽君等老艺术家的精彩演绎,将一个传统故事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这个节目的成功在于:

  1. 创新性融合:将多个戏曲剧种的精华融为一体,既保留了传统戏曲的韵味,又通过现代舞台技术呈现出全新的艺术效果。

  2. 文化传承:通过老艺术家的精湛表演,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让年轻观众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3. 情感共鸣:借“借伞”这一经典意象,传递出人与人之间相互扶持的温情,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02

沈腾马丽:创新乏力的尴尬

相比之下,沈腾、马丽的小品《金龟婿》则显得有些平淡。虽然两位演员的表演依旧稳健,但内容创新不足,笑点设计平庸,结尾处理草率,让这个节目未能达到观众的期待。

沈腾、马丽作为春晚的常客,他们的作品曾经给观众带来过许多欢乐。然而,近年来他们的节目似乎陷入了创作瓶颈:

  1. 内容同质化严重:多次使用相似的剧情和笑点,缺乏新意。

  2. 笑点设计过于简单:依赖于简单的语言游戏和肢体动作,缺乏深度。

  3. 结尾处理草率:很多节目在高潮部分处理不够到位,给人一种“未完成”的感觉。

03

春晚小品的未来方向

《借伞》和沈腾马丽作品的对比,反映出春晚小品创作的两个不同方向:

  1. 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像《借伞》这样的节目,通过创新性的艺术手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舞台完美结合,既传承了文化精髓,又符合现代审美。

  2. 创新与经典之间的平衡:小品创作需要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保持艺术性,又要不失趣味性。

春晚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艺晚会,其小品节目的创作方向对整个行业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从今年的节目来看,那些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巧妙融合的作品,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而一味依赖于简单笑点和明星效应的节目,则难以满足观众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

期待未来的春晚舞台上,能看到更多像《借伞》这样既有文化内涵又具艺术创新的优秀作品,让春晚真正成为展现中国文艺创作实力的舞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