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农业农村部推荐:黄淮海平原冬小麦晚播技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农业农村部推荐:黄淮海平原冬小麦晚播技巧

引用
中国气象网
7
来源
1.
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mtjj/202501/t20250117_6804712.html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22A0927500
3.
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mtjj/202404/t20240402_6175317.html
4.
http://www.yangshenqiao.com/5495.html
5.
https://www.ahngj.com/njkp
6.
http://221.176.159.209:9001/kfsnyncjwz/cnyzx/pc/content/content_1827730205104922624.html
7.
https://lsj.beijing.gov.cn/zwxx/lyxx/hqfx/202407/t20240718_3752627.html

2023年,农业农村部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发布《2023年黄淮海夏玉米冬小麦“双晚”技术意见》,明确提出在黄淮海平原地区推行适期晚播冬小麦技术。这一举措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小麦产量,还能优化整个粮食生产体系。那么,什么是晚播小麦?如何通过科学管理实现高产?让我们深入探讨。

01

什么是晚播小麦?

在黄淮海等北方冬小麦主产区,一般把播期晚于适宜播期、越冬前达不到壮苗标准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具体来说,就是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400℃、群体平均单株叶片少于4片、单株分蘖数少于1个的小麦。这类小麦由于苗小根浅,越冬前植株体内营养积累偏少,抵御寒潮降温能力下降,加之冬前分蘖和次生根偏少,容易造成群体不足,给高产带来挑战。

02

晚播小麦的应对策略

针对晚播小麦的生产特点,专家建议以“四补一促”为重点,采取晚播应变栽培技术来夺取高产。

科学选用品种,以种补晚

选好品种是实现晚播麦丰产高产的前提条件。超过适宜播期后,在保证安全越冬前提下,应选用通过国家或本省审定(引种备案)且适宜种植区域的耐晚播小麦品种,弥补播期推迟和积温不足影响。

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

晚播小麦由于播期推迟,冬前积温不足影响产量,因此适当增加播量,依靠主茎成穗是晚播小麦丰产的关键。根据不同播期、不同地块和品种确定适宜播种量,10月15日以后播种小麦,每晚播2天,一般每亩增加基本苗1万左右,但原则上不宜超过适宜亩穗数。

科学施足底肥,以肥补晚

“麦收胎里富”。晚播小麦要适当增施底肥,做到氮、磷、钾平衡施肥,特别是严重缺磷的地块要重视施用磷肥,可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分蘖增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在越冬前,对底肥不足、叶片变黄的晚播弱苗,结合浇水或降雨施肥,促弱转壮。

提高播种质量,以好补晚

提高整地播种质量是实现晚播麦丰产高产的重要基础。精细整地,适墒播种,奠定良好的播种基础。适当浅播,播种深度以3~4 厘米为宜,防止播种过深导致出苗偏晚、苗小苗弱。防止盲目抢耕抢种,避免因土壤偏湿造成播种质量差,影响出苗质量。

加强田间管理,以促为主

促控结合、以促为主,抓好晚播麦田间管理。早春返青期及时镇压划锄,保墒增温,促根增蘖,促苗早发;尽量不浇水或晚浇水,促进小麦早发快长。加强起身期肥水管理,促进分蘖成穗。对基本苗和底肥充足的麦田,肥水管理应推迟到拔节或拔节后期,防止旺长,构建合理群体。

03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战略选择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黄淮海地区的冬小麦种植正在经历重要调整。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过去60年间,我国气候变化的总体特征是气温上升、降水增加、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这种变化为农业种植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晚播技术的推广正是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应对。通过适当推迟播种时间,不仅可以避免冬前旺苗带来的冻害风险,还能延长前茬作物生长期,提高整体粮食产量。这一技术已在多地推广多年,并取得显著成效。

04

推广意义与展望

冬小麦晚播技术的推广,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我们完全有能力在晚播条件下实现小麦高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