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儿院专家:破解孩子手机沉迷难题,这五招最有效
浙大儿院专家:破解孩子手机沉迷难题,这五招最有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理科副主任杨荣旺带领团队,针对儿童手机沉迷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孩子沉迷手机往往不仅仅是简单的“玩物丧志”,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家庭、心理问题。
专家观点:手机沉迷背后的深层原因
“很难进入学习状态,作业拖拖拉拉,没事就摸手机!”“说好就玩一小时,总是超时,让他关掉手机就和仇人一样……”这些是许多家长的共同困扰。浙大儿院心理科副主任杨荣旺指出,当孩子出现手机沉迷的情况时,家长首先需要保持冷静,不要急于责骂,而是要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
杨荣旺副主任通过一个11岁女孩桃桃的案例,揭示了手机沉迷背后的深层原因。桃桃成绩一般,缺乏自信,在学校感到紧张和不适,而在虚拟世界中却能找到些许安慰。这表明,手机沉迷往往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缺失的补偿,比如情感关怀的缺失、社交能力的不足、学业压力的逃避等。
五招破解手机沉迷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浙大儿院心理治疗师许星雨提出了五个实用的解决方案:
增加陪伴和关心:家长需要在工作之余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可以一起阅读、运动或进行其他有意义的活动。即使时间有限,也可以通过送小礼物、说暖心话等方式表达关爱。
给予理解和支持: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和社交情况,提供情绪支持。鼓励孩子进行放松解压的活动,如写情绪日记、听舒缓音乐等。
认可努力和进步:家长应更多关注孩子的努力过程而非结果,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降低对成绩的过度要求。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与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规则,建立学习时间表,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引发逆反心理。
培养兴趣和特长: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找到现实生活中的乐趣。
实用建议:从规则到陪伴
除了上述五招,专家还建议:
制定合理的使用时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2岁以下儿童应避免接触电子屏幕,2-5岁儿童每天使用时间不超过1小时,更大一些的孩子也应限制总时长。
以身作则:家长自己也要减少手机使用时间,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循序渐进:不要试图一下子完全禁止孩子使用手机,而是要逐步替代,让孩子慢慢适应。
建立规则:与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契约”,明确使用时间和场合,培养自律能力。
最后,专家强调,解决手机沉迷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通过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才能真正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这是一场持久战,家长一定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改变不会像变魔术那样立竿见影,需要慢慢来,耐心地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快乐,自然就不会整天想着玩手机了。”许星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