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迎来新变局:货币化补偿重启,100万套安置房将撬动楼市
棚户区改造迎来新变局:货币化补偿重启,100万套安置房将撬动楼市
2024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宣布,将通过货币化安置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这一消息标志着棚户区改造政策的重大转向,也预示着货币化补偿将成为未来拆迁补偿的重要趋势。
棚户区改造政策的新动向
棚户区改造是我国为改善城镇危旧住房、提升困难家庭居住条件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棚改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优化。
最新政策显示,国家并未取消棚户区改造,而是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做法,更加注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改造范围也从传统的棚户区扩展到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等区域,只要是符合以下条件的房屋,都可以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获得相应补偿:
- 平房密集
- 使用年限长
- 房屋质量差
- 人均居住面积小
- 基础设施不完善
- 交通不便
- 治安和消防隐患严重
- 环境卫生恶劣
货币化补偿:从暂停到重启
货币化补偿,即政府直接以货币形式补偿被安置居民,让其自主选择商品房。这种补偿方式并非全新创举,早在2014年就曾在全国推广。数据显示,当时货币化安置比例从9%迅速提升至48.5%,2015年至2018年间,年均实际开工达600万套。
然而,随着部分地区商品住房库存下降,房价上涨压力增大,货币化安置政策在2018年后逐渐调整。直到2024年10月,住建部再次明确提及货币化安置,标志着这一政策的重启。
货币化补偿的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常见的货币化安置形式主要包括三种:
房票制度:政府向被拆迁户发放房票,可以在指定范围内购买商品房,房票金额通常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补偿、搬迁费、临时安置费等。
政府购买存量房再出售:政府先从市场上收购存量商品房,再以优惠价格出售给被拆迁户。
一次性货币补偿:直接给予被拆迁户现金补偿,由其自行在商品房市场购房。
这种补偿方式与2014年的棚改货币化有本质区别。当前,随着保交房工作的稳步推进,现房库存正在逐渐增加,将城中村、危旧房改造与去现房库存相结合,安置效率将大为提升。
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货币化补偿的重启,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19亿平方米,而到2018年8月末已降至5.39亿平方米,货币化安置对去库存效果显著。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新增100万套货币化安置房是明确的量化政策,能积极引导市场预期。在消化存量优化增量,筹集存量房做保障房的新导向下,城中村改造安置方式发生重要变化。
未来展望
货币化补偿的重启,不仅有利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也有助于消化房地产市场库存,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但同时,各地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统筹考虑商品房的存量和增量,稳妥推进货币化安置。
可以预见,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货币化补偿将成为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方式,为城市更新和居民安居带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