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贵州沿河土家族摆手舞:传承千年的民族瑰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贵州沿河土家族摆手舞:传承千年的民族瑰宝

引用
人民网
1.
http://gz.people.com.cn/n2/2024/1128/c405765-41057187.html

摆手舞,土家语称“舍巴日”,在贵州土家族山区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过去,黔东北土家族在祭祀风神时,土老司主祭,竖立两杆红白大旗于神堂中央,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进入祭堂。祭祀仪式结束后,人们便会跳起欢快的摆手舞。

土家族摆手舞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据传,在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入侵东南沿海,官军屡战屡败之际,湘鄂川黔边的数万名土家族男儿毅然应征抗倭,立下“江南第一战功”。为庆祝这一胜利,土家族人民决定从正月初九开始,在设有土司衙门的城镇举行为期三天的庆祝活动。前线归来的骑士们展示了骑马、射箭、拼棍、砍杀等技艺;后方的姑娘、小伙子则边唱边跳,表演烧火、挖土、插稻禾、耕种、庆丰收等农事活动。正如诗句所云:“红灯万点千人叠,一片缠绵摆手歌。”自此,土家山寨便有了跳摆手舞的传统节日。


土家族摆手舞

沿河土家族的摆手舞既保留了毗邻地区土家族摆手舞的共性特征,如刚劲有力的风格,又形成了独特的个性风格。其动作多表现生产、生活和劳动场景,如“三礼三参拜四方”等。

每年农历六月上旬,是土家族庆祝丰收、祈愿来年风调雨顺的重要时刻。此时,土家族人会设立摆手堂,内有牌楼、神树、广场、彩柱等设施,布局古朴对称,协调雅致。祭祀仪式结束后,人们身着盛装,欢聚一堂,欢快地跳起摆手舞。姑娘和小伙子们手拉手,翩翩起舞,舞姿俯仰有韵,屈伸有致,双腿前后变化,两手灵活扬停,宛如春鸭浮水,灵动而富有活力。


土家族摆手舞

摆手舞的伴奏仅用一锣一鼓,基本鼓点有“单摆鼓点”“双摆鼓点”等,节奏欢快和谐,与舞蹈动作相得益彰。其表演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表现生产、生活等农事习俗的“撒种”“纺棉花”“砍火渣”“种苞谷”等动作,以及反映生活情趣的“擦背”“打糍粑”“水牛打架”“打蚊子”等动作。这些动作生动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劳动场景,传递出他们的勤劳、智慧和乐观精神。

至清末民初,随着土家族地区“改土归流”的完成,摆手舞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客田土家人的“蛮王节”祭祀仪式上,还能见到马朝金等人表演简单的摆手舞。后经县文化馆原群文副研究馆员、原馆长杨胜华等人挖掘整理,以舞谱的形式保存了下来。


土家族摆手舞

摆手舞伴随着土家族的起源演变而来,其历史渊源流长。摆手舞的历史,见证了土家族政治、经济、军事及生产、生活的发展历程,是土家族历史的活化石,从“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到新中国成立,摆手舞成为研究土家族历史的重要参考依据。对研究沿河及其相邻地区土家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对研究土家族地区山地文化、农耕文化及其各民族间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原文来自"人民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