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不会呼吸的痛”——慢阻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不会呼吸的痛”——慢阻肺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jhwyy.com/xwzx_30851/yydt/202411/t20241127_4782633_1.html

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确诊慢阻肺需要进行规范的肺功能检查,同时结合胸部影像学、血常规等检查结果。

慢阻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患病率较高。据统计,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6%,患者人数近1亿。然而,目前慢阻肺的患病知晓率仅为0.9%,肺功能检查率仅为4.5%,呈现出“患病率高、知晓率低、规范化诊疗率低”的特点。因此,加强慢阻肺的科普教育、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迫在眉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是什么?怎么预防?

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室内外空气污染、职业暴露以及早年事件(如低出生体重、儿童期呼吸道感染等)也不容忽视。

预防慢阻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大戒烟宣传及科普力度,倡导公众戒烟,同时避免二手烟暴露。
  2. 做好室内外空气污染防护,提倡厨房通风改造和炉灶改造,雾霾天气要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
  3. 加强职业防护,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减少职业环境中粉尘或者有害气体、重金属颗粒暴露。
  4. 注意预防婴幼儿和儿童期的呼吸道感染,减轻支气管-肺发育阶段的异常损伤。
  5. 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避免慢阻肺发生急性加重。

当慢阻肺患者出现气促、喘息、胸闷、咳嗽加重,发热,痰量增加、颜色和(或)粘稠度改变等症状时,提示可能发生了慢阻肺急性加重,需尽快到医院就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35岁及以上人群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高危人群:

  1. 吸烟及二手烟暴露者
  2. 儿童期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者
  3. 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者
  4. 常暴露于生物燃料、厨房油烟、空气污染等环境中者

怎样及时发现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当高危人群出现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时,需到医疗机构或呼吸专科门诊进行慢阻肺的筛查,必要时需进行肺功能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建议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1次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如何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慢阻肺患者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自身疾病管理:

  1. 学会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简单的呼吸操等呼吸康复技能。
  2. 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外出做好呼吸道防护,戒烟,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
  3. 正确、规律使用吸入药物,及时向医务人员反馈使用效果、操作方法和不良反应;定期到医疗机构或接受基层医生随访,每年至少做1次肺功能检查。
  4. 结合病情需要,在家中配备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制氧机或呼吸机,储备急救药品。
  5. 学会识别病情的急性加重,当近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较既往明显加重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本文内容参考自2024年世界慢阻肺日宣传要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