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贵阳》:一座城市的美食密码
《寻味贵阳》:一座城市的美食密码
2022年9月26日,一部名为《寻味贵阳》的美食纪录片在腾讯视频首播,迅速引发全网热议。这部由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稻来传媒联合出品的4K纪录片,不仅展现了贵阳的特色美食,更深入挖掘了这些美食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故事。
贵阳美食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独特的调味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木姜子这种贵州特有香料。木姜子的味道清冽而雅致,除了可以直接磨碎用作香辛料外,还可以榨油。而木姜子油,正是贵州酸汤的最佳拍档。木姜子轻盈的香味与酸汤的醇厚甘甜完美融合,能在口腔中产生无穷的回味。
发酵工艺在黔菜中占据重要地位。贵州酸汤以其独特的风味几乎成为黔菜的名片,其搭配的食材天上地下,丰富至极。而酸汤,只是贵州独特发酵风味中最为突出的一个代表,豆豉亦是贵州发酵风味的重要来源。尤其是由水豆豉加上各种香辛料暴晒而成的、黏糊糊黑洞洞的“豆豉粑”,一向被认为是贵州最“暗黑”的料理。然而把一坨豆豉粑,盖在一只肥厚的鲍鱼上,臭香臭香的豆豉粑与内敛厚重的鲍鱼激烈在咀嚼中激烈交融,那是任何其他酱料都贡献不了的绝妙体验。
在黔菜中,辣椒的运用更是独具匠心。糟辣椒是一种经过深度发酵的辣椒,无论用来炒什么都是意蕴悠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肠旺面,面条细而爽滑,配上鲜嫩的肠旺,再加上浓郁的汤料,红而不辣、油而不腻、脆而不生。
贵阳美食背后,往往蕴含着动人的历史故事。比如贵阳特色小吃糕粑稀饭,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据传,这种小吃是由一位宫廷御厨逃出宫后将制作技艺传授给当地谢家,谢家后人在传承过程中不断研究开发,演变成如今的贵阳特色小吃——糕粑稀饭。糕粑稀饭的主要原材料是糕粑和稀饭,将研磨过的糯米粉、粘米粉,按一定比例拌匀后,放在屉子中蒸熟,变成糕粑。接着用沸水将藕粉冲成糊状,也就是“稀饭”,再将糕粑倒入稀饭中用勺子搅散,让糕粑和稀饭迅速混为一体,随即加入玫瑰酱、白糖、花生末、芝麻及各种果脯充分搅拌,一碗拿捏贵阳人味蕾的小吃就诞生了。如今,百年名小吃糕粑稀饭已成为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及文化价值。如果想吃糕粑稀饭的话,最好到贵阳青岩古镇品尝,那里比较完整地保留了糕粑稀饭最原始的做法。
而贵阳著名的民生路,其历史可追溯至民国时期。这条路承载着厚重的贵阳文化,其中不可忽视的是这条路在贵阳近代教育,尤其是妇女思想解放和女子教育方面一度走在前列。据《贵阳市志·教育志》等资料记载,1909年至1910年,张百麟、黄泽霖、钟昌祚、白铁肩等创办的光懿女子小学堂,由双槐树(今护国路)迁至晋禄寺。白铁肩本名罗光懿,作为近现代女子教育先驱者,解放女性思想,通过教育让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也成为了时代赋予她的使命。由白铁肩作为主要发起者之一创办的光懿女子小学堂,不仅成了当时贵州女性教育的一面旗帜,也为民生路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辣酸苦甜到咸臭奇鲜,每个人类已经探明,甚至从未知晓的滋味,在这里都能找到真实存在的样本。没去过贵州的人无法理解这份活力与狂野,去过的人很难戒掉舌尖拥有过的高潮。这座建立在喀斯特地貌上的省份,本身就是人类创造力的奇迹。这大概也是贵州滋味大胆狂野的根本原因:这是座从骨子里就属于勇者的地方,也在持续等待更多的勇者前来探索和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