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用儿歌教孩子养成好习惯,家长必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用儿歌教孩子养成好习惯,家长必看!

引用
新华网
9
来源
1.
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20240320/76c1bc7ab72146c6b1adaa1ca6ec22d8/c.html
2.
https://m.sohu.com/a/837805326_122001006/?pvid=000115_3w_a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DHACUJD0514CKCC.html
4.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055d9670311f947b546eb752046a76fc
5.
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204/5114240244012004.shtm
6.
https://www.guochengzhi.com/xx/xxms/2024/02/29/10334439646.html
7.
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228/6125012225010052.shtm
8.
https://www.xindetihui.com.cn/canguan/article_91798.html
9.
https://m.qidian.com/ask/qclgtvxcldy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通过儿歌来培养这些好习惯是一种既有趣又有效的方法。例如,《入园歌》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礼貌待人,《进餐歌》则能教会他们如何文明用餐。家长们不妨试试这些简单易学的儿歌,让孩子在快乐中养成好习惯。

01

儿歌:培养好习惯的神奇工具

儿歌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是以低龄儿童为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族风味的简短诗歌。是儿童文学最古老的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儿歌的歌词大部分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生活中的事物,一些浅显的道理和行为,都是通过儿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儿歌具有以下特点:

  1. 内容浅显易懂:儿歌的内容浅显易懂,容易被幼儿理解掌握,通常都会单纯的叙述事件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最基本的事理,通俗易懂。
  2. 篇幅简短、结构单一: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比较单纯,所以儿歌的篇幅要简洁短小,结构单纯而不复杂。
  3. 语言活泼、节奏欢快: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儿歌也经常会和游戏相结合运用到幼儿的活动过程中。因此,儿歌要有很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富有节奏鲜明、语言活泼的儿歌内容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02

如何用儿歌培养好习惯

生活卫生习惯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好习惯要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会影响幼儿的一生。生活卫生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

  • 卫生习惯: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它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利用儿歌的进行教学,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比如《洗手歌》:“……关上龙头搓搓手;搓完手心搓手背……”儿歌中清晰的写出了洗手的正确步骤,帮助幼儿了解洗手的步骤和方法,提高幼儿讲卫生的习惯。儿歌《刷牙歌》:“……刷左边刷右边,上下里外都刷刷……”儿歌中通过对刷牙的描写让幼儿了解刷牙的正确步骤,具体形象又有趣。使那些不爱刷牙的宝宝更加喜爱刷牙,而爱刷牙的宝宝就会变成受人喜爱的爱讲卫生的宝宝,从而减少幼儿对刷牙的抗拒和排斥。

  • 生活习惯: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还能体现幼儿综合素质。因此,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儿歌教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儿歌《营养儿歌》:“……米饭馒头香喷喷,样样都吃不挑拣……”儿歌通过运用有趣的语言,使幼儿了解到蔬菜、米饭馒头等的营养价值,帮助幼儿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再比如《睡觉歌》:“……衣放好,右卧眠。中途便,……”儿歌描述了睡前要把衣服叠好,中途上厕
    所要轻手轻脚等内容,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道德行为习惯

儿歌作为幼儿最喜爱的文学形式,其旋律和音韵特别适合幼儿倾听、吟唱。简短、通俗易懂的内容也比较适合幼儿理解、识记。比如《入园歌》:“老师早,老师早,老师早上好。小朋友,小朋友,大家早上好。”这样的儿歌可以帮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

03

应对“灰色儿歌”挑战

然而,当前流传于儿童之间的儿歌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少经典儿歌被篡改,“灰色儿歌”泛滥。古诗变了样,童谣走了调:有人将《静夜思》《春晓》等传播度较高的古诗,通过替换词汇改为打油诗,把《小燕子》《小螺号》等经典童谣,重新填词转变风格,乍一听朗朗上口,细究内容却尽显低俗化、庸俗化,引人担忧。

针对这种现象,有的家长、老师认为,小朋友唱“灰色儿歌”仅仅是出于好玩,无伤大雅。事实上,这种危害是不可估量的。一方面,“灰色儿歌”在客观上消解了古代诗歌、经典童谣的童真意境和美学价值,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际传递的“梗阻”;另一方面,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抵抗诱惑的能力也很弱,改编后的儿歌包含着大量远离童真的低级庸俗内容,影响着他们健康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趣味的生成,容易给孩子们的价值观形塑等带来扭曲危害。

因此,家长在选择儿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内容积极向上、富有童趣的儿歌
  2. 避免带有低俗、暴力等不良内容的儿歌
  3. 可以和孩子一起创作新的儿歌,传递正能量

04

结语

儿歌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工具。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认知各种事物,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利用儿歌教学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童真、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