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全面升级癌症防控体系,筛查治疗双管齐下
香港全面升级癌症防控体系,筛查治疗双管齐下
2025年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香港卫生署最新数据显示,癌症仍是香港的头号杀手。2023年,癌症在香港造成近15,000人死亡,2022年录得超过35,000宗新症,其中肺癌、乳癌、大肠癌、前列腺癌和肝癌是最常见的五种癌症。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预计新症数字和医疗需求将进一步上升。
面对这一挑战,香港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全面的癌症防控措施,旨在提升整体存活率,为市民提供更全面的癌症防控服务。
全面推进健康促进策略
政府意识到约四成癌症个案可通过健康生活模式预防,因此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各年龄层的健康促进计划。《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宣布,将针对香港人口结构及不同社群的健康需要,订立全生命周期健康促进策略,按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制订市民健康管理计划。
全港18区均已设立地区康健中心及地区康健站,在基层医疗署的指导下,积极推广「健康人生计划」,以疾病预防、全人护理为核心原则,根据最新证据制订个人化的预防保健计划。家庭医生和基层医疗的医护专业人员合作推广健康生活模式及疾病预防,包括提供教育和疫苗接种以预防癌症,并根据个人风险因素提供癌症筛查建议。
癌症筛查计划稳步推进
在癌症筛查方面,政府采取实证为本的方式,已推出多项筛查计划:
大肠癌筛查计划:自2020年全面推行以来,已为超过42.6万名50至75岁香港居民提供筛查服务,发现约3.3万例腺瘤和2900例大肠癌,其中57%属于较早期阶段。
子宫颈癌筛查:卫生署母嬰健康院为25至64岁妇女提供免费筛查服务,截至2023年12月,约53.48万名妇女已登记使用「子宮頸普查資訊系統」。
乳癌筛查先導計劃:自2021年下半年推出第一阶段计划,已为3万名44至69岁女性进行风险评估,其中28%获转介接受乳房X光造影检查。
此外,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已于2024年9月出版《香港基层医疗健康人生计划参考概览》,为医护专业人员提供一套以实证为基础的全面健康指引,涵盖疫苗接种、慢性病预防和癌症筛查等。
医疗服务全面提升
医院管理局持续改善癌症诊断和治疗服务:
- 试行跨专业团队诊断服务模式,为疑似肺癌患者提供及时检查和诊断。
- 2024/25年度将在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及威尔斯亲王医院安装新的直线加速器,增加放射治疗服务量。
- 扩大药物名册范围,纳入新的癌症治疗药物,并更新医疗设备。
- 积极与私营医疗机构合作,转介特定儿童肿瘤科病人接受质子治疗。
健康行为调查反映积极进展
卫生署2023年度健康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市民的健康意识正在提升:
- 18岁以上人士体能活动不足的比例从2020-2022年的24.8%降至14.8%。
- 50至75岁人士中,46.2%曾接受大肠癌筛查,较2020-2022年提高3.6个百分点。
- 但水果蔬菜摄入不足和酒精暴饮等问题仍需关注。
香港特区政府表示,将继续多管齐下推动癌症防控工作,致力于为所有癌症患者提供适切治疗。通过持续监测、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支援等全方位措施,香港正逐步构建起更加完善的癌症防控体系,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