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石川河发现6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迹,填补古人类演化空白
陕西石川河发现6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迹,填补古人类演化空白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发布重大考古发现:在陕西中部的石川河流域(富平段)首次发现12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并对其中的朱黄堡遗址进行了发掘。这些遗址的年代可追溯至距今60多万年前,填补了该地区古人类活动历史的空白。
石川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石川河是陕西省富平县的主要河流,也是渭河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达5227平方公里,流经富平县的河段长达36.4公里。经过近年来的综合治理,石川河已从昔日的“季节河”变成了生态良好的城市“绿廊”,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旧石器时代遗址的重要发现
2022年至2024年,考古工作者在石川河流域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新发现了12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中,朱黄堡遗址最具代表性,考古队在这里累计发掘900余平方米,发现了3处古人类用火遗迹,出土了26000余件石制品和500余件动物化石。
遗址的年代与文化特征
根据黄土-古土壤序列和光释光测年技术,考古学家确定了这些遗址的年代范围。石川河右岸的8处遗址,其石制品埋藏于第三级阶地的S6古土壤层至L1黄土层中,年代约在距今60多万年至3万年之间。左岸的4处遗址则位于第二级阶地,以朱黄堡遗址为代表,其旧石器时代遗存的绝对年代在距今30万年至4万年前后。
从石制品的特征来看,距今60万年至30万年间的石制品以石英岩为主要原料,采用硬锤锤击法,石器类型多为中小型的刮削器和凹缺器。而距今30万年至7万年左右的石制品技术显著进步,出现了盘状石核和手斧等重要工具,石器修理也更为精细。到了距今7万年至3万年前后,石制品则呈现出小型化、精细化的特点,反映了旧石器时代中期向晚期的过渡。
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
这一系列发现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填补区域空白:首次在石川河流域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该地区古人类活动历史的空白。
丰富人类演化证据:出土的大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为研究古人类的技术演进和生存方式提供了宝贵资料。
建立文化序列:通过坚实的地层埋藏学和年代学证据,初步建立起渭北地区长达60多万年的旧石器文化序列。
实证连续演化: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中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的连续发展演化过程,为探讨人类起源和迁徙提供了新的线索。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石川河流域历史文化遗址的认识,也进一步证实了中国古人类在该地区的长期存在和发展,为研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古人类的演化历程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