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无锡太湖治理获生态环境部点赞:16年投入1230亿,水质达历史最好水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无锡太湖治理获生态环境部点赞:16年投入1230亿,水质达历史最好水平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7
来源
1.
https://www.mee.gov.cn/zcwj/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12399
3.
https://www.mee.gov.cn/zcwj/qt/
4.
https://www.mee.gov.cn/wjk/
5.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40522956081.html
6.
https://www.wuxi.gov.cn/doc/2025/01/30/4489458.shtml
7.
https://www.wuxi.gov.cn/doc/2024/12/09/4452788.shtml

近日,国家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了2023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表现突出的31个地区,江苏省无锡市作为唯一设区市获此殊荣。这一荣誉的背后,是无锡在太湖治理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01

治理成效:水质突破历史最好水平

近年来,太湖无锡水域的水质持续改善。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持续保持Ⅲ类,总磷浓度为0.048毫克/升、同比下降11.1%。其中,北部湖区和湖心区水质均达Ⅲ类,西部湖区总磷浓度为0.073毫克/升、同比持平。

更令人振奋的是,今年太湖、蠡湖水质有望全年达到Ⅲ类,达到“良好”湖泊标准,实现历史性突破。主要入湖河流优Ⅱ比例得到较大提升,同比增加4条。安全度夏期间(3-10月),太湖平均藻密度为390万个/升,同比下降17.5%,蓝藻占比56.6%。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未检测到蓝藻水华,为2007年以来首次。

02

治理措施:六大举措齐发力

太湖水质的显著改善,得益于无锡持续实施的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据江苏省无锡市水利局副局长兰秀凯介绍,无锡主要采取了六大治理举措:

  1. 生态清淤:2007年水危机爆发后,无锡进行了第一轮生态大清淤,清淤量达2900万方。从2022年开始,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计划用8年时间完成3456万方,目前已完成600多万方。

  2. 蓝藻打捞治理:全市建立了69支蓝藻打捞队伍,配备1700名打捞工人和200多艘打捞船舶,设立89个蓝藻打捞点,建设13个藻水分离站。同时,通过加压控藻井和挡藻围隔等设施进行离岸防控。

  3. 调水引流:通过望虞河与新孟河两条大河引长江水入太湖,保持3.1—3.3米的生态水位。通过太浦河、走马塘河、新沟河将太湖水排出,形成“两进三出”的水体流动格局。

  4. 生态修复:在太湖梅梁湖东岸实施生态清淤和水下森林构建试点工程,种植水草,打造湖滨湿地带。

  5. 入湖河道治理:全面加强沿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累计关停并转迁各类小、散、乱、污企业12000家。

  6. 控源截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湖岸整治,确保防洪防汛安全,构建生态环境。

这些措施的实施,离不开巨额的资金投入。据统计,16年来,无锡累计投入太湖治理资金1230亿元,其中85%来自地方财政。近三年来,每年投入均超过百亿元,2024年计划投入更是高达113.6亿元。

03

地理优势与协同治理

无锡在太湖治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太湖总面积2338平方公里,无锡管辖594平方公里;太湖周长393公里,无锡拥有142公里岸线,占比近1/3。由于地处太湖西北部,每年3-10月的东南季风将大量蓝藻吹送至无锡水域,使其成为太湖蓝藻的重灾区。

面对这一挑战,无锡主动与周边城市建立协同治理机制。与湖州在蓝藻联防联控方面形成10项机制,包括联席会议、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与苏州、常州建立联合河长制,从源头控制水葫芦等污染物。

04

示范意义: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验

太湖是长三角的“母亲湖”,被誉为“江南明珠”。其治理成效不仅关系到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更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持续的综合治理,太湖水质的改善吸引了白鹤、白头鹤、黑脸琵鹭等珍稀物种的回归,人水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无锡的太湖治理实践证明,只要坚持科学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就一定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这一成功经验,必将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借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