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推荐:中医养生法助力糖尿病预防
《健康中国行动》推荐:中医养生法助力糖尿病预防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门联合制定《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要建立上下联动、医防融合的糖尿病防治体系,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达到60%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70%及以上。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四大类慢性病之一,也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1.9%,糖尿病前期的检出率高达35.2%。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医养生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糖尿病预防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中医如何看待糖尿病?
中医将糖尿病归类为“消渴”范畴,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形成与饮食不当密切相关,《黄帝内经》提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即过多食用甘美食物和肥胖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中医养生预防糖尿病的具体方法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合理膳食,建议选择低糖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等,多吃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适量摄入鱼、瘦肉等优质蛋白质,避免油炸和高脂肪食物。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有助于控制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情志调摄:中医重视情绪管理,建议通过太极拳、针灸、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穴位按摩:足三里、内关穴等穴位按摩可以促进消化吸收,调节胰岛素分泌。每穴顺逆时针各按压100次,早晚各一次。
中药调理:苦瓜、黄芪、山楂等药食同源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化湿、调节血糖的功效,可以作为代茶饮或药膳使用。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现代医学主要通过降血糖药物和胰岛素控制血糖,而中医则注重整体调理,改善患者头晕、心悸、失眠、视力模糊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两者结合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专家建议,对于血糖值较稳定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尝试中西医结合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养生方法不能替代医学治疗,如果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通过《健康中国行动》的推动和中西医结合的防治策略,我们有望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病率和疾病负担,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