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春节里的“甜蜜时刻”
港澳台春节里的“甜蜜时刻”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各地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美食习俗。港澳台地区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春节食俗更是融合了多地特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甜蜜传统。本文将带您走进港澳台地区的春节餐桌,品味那些承载着美好寓意的传统甜食。
香港:过年就要步步“糕”
在香港,过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各种“糕”。在香港影视作品中,年糕常常作为过年场景的标志性元素出现。香港的年糕以蒸制工艺为主,常见的品种有萝卜糕、红糖年糕、椰汁年糕等。其中,萝卜糕是咸味年糕,由白萝卜、粘米粉、玉米淀粉、虾米、腊肉、腊肠和冬菇等制成。其他年糕则多为甜口,如红糖年糕、椰汁年糕等,有的还会制成锦鲤造型,寓意吉祥。
除了年糕,香港还有一些与广东或海南等地相似的贺年食品,如笑口枣、油角和煎堆。笑口枣类似北方的开口笑,寓意“笑口常开”;油角又称角仔或酥角,象征“家肥屋润”;煎堆则是用糯米粉炸制而成,寓意“金银满屋”。
香港各色年糕
台湾:八宝“全盒”少不了
在台湾,农历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全盒”,即新年点心盒。全盒内部被划分成多个小格子,格子里放着各种寓意吉祥的点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八甜”——糖椰丝、糖莲子、糖甘笋、糖柑橘、糖莲藕、糖油角、糖冬瓜和糖马蹄。这些传统甜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如糖冬瓜象征“子孙昌盛”、糖莲藕寓意“福寿绵延”。
除了八甜,台湾还有一些传统小吃保留至今,如麻粩、生仁糖、寸枣、吉红和发糕等。麻粩寓意健康长寿,生仁糖象征“新的一年脱胎换骨”,寸枣则有“枣枝”“春枣”等别称,寓意美好。台湾人过年祭祖用年粿,最有特色的是红龟粿,主要原料是糯米粉,内馅是细腻的红豆沙,制作时会压入龟甲形状的木模里,象征长寿。八宝饭也是年夜饭中常见的分享甜点,配料丰富,寓意和和美美。
台湾传统“全盒”
澳门:吃“米通”象征财运亨通
澳门的春节小吃融合了中西特色,既有传统的中式糕点,也有葡式蛋挞等西式点心。澳门年糕以甜为主,制作工艺讲究,需要经过选米、浸泡、磨浆、压榨、煮糖、搅拌、装托、蒸煮等步骤。马蹄糕和椰汁年糕也很受欢迎,特别是马蹄糕,金黄色的外表裹着银白的马蹄,卖相富贵。
澳门的特色小吃“米通”有点像米花糖,大米花加上花生粒,再混合上糖浆成型。有米代表“有钱”,所以米通代表财运亨通。除了常规的甜味,还有姜汁米通,以及甜咸鲜味和辛辣味调和的姜汁肉松米通。澳门的贺年全盒中,除了传统的糖渍瓜果,近年来还加入了金币巧克力和瑞士糖等新口味糖果。
瓜子在澳门也是过节时不可或缺的小食品,粤语中将从全盒里拿糖果干的动作叫“搲银”,寓意新的一年可以发财。“搲”就是用手做抓取的动作,没有什么食品比瓜子更适合一抓一大把了。主人让客人抓一把瓜子,寓意对方在来年有财运,做事情也能轻松拿下。
港澳台地区的春节食俗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更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这些传统美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