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出现这些症状,千万别拖!
感冒出现这些症状,千万别拖!
日前,流感及其并发症等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这个冬季,不少人感染了流感病毒,流感真的那么可怕吗?为何会致命?
肺炎: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
临床上把小于5岁、大于等于65岁(也有指南界限在大于50岁)、孕妇、产后2周内和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列为并发症高危人群。健康的中青年人群流感出现并发症风险低,但也不能因此忽视风险。
流感并发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导致死亡,尤其是在免疫力较弱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典型表现是咳嗽伴呼吸困难、呼吸急速(>24次/分)、缺氧和发热(>3天)。肺炎类型包括:
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流感发作3~5日后仍持续存在高热,以及有上述肺炎表现。通常很严重,进展可能很快,不积极干预会有生命危险,特别是有肺部或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继发细菌性肺炎:流感症状有所好转(包括热退)后,再次出现发热和咳脓痰。通常出现在流感数天后(7~14天),最常见,在重症流感中约占1/3,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往往危重。
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性肺炎:参考上两者,可表现为症状逐步加重,也可表现为短暂好转后加重。
这些流感并发症也要注意
除了肺炎,流感还有这些并发症也要当心:
心脏并发症: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约占成人流感的12%,但流感性心肌炎和心包炎罕见。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癫痫发作多见于儿童和癫痫患者,流感相关性脑病更常见于儿童,流感导致成人脑炎、脑血管意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和吉兰-巴雷综合征,总体上不常见。
肌肉骨骼并发症:重度肌炎和横纹肌溶解(极度肌痛、无力、尿色加深)更常见于儿童。虽然肌痛是流感的突出特征,但真正的肌炎并不常见。
中毒性休克:在最近几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暴发期间,既往健康的儿童和成人中出现了中毒性休克样综合征,多跟继发产毒葡萄球菌感染有关。
合并感染:包括肺炎(其他病毒、细菌、真菌)、菌血症、脑膜炎和曲霉菌病。对于发热超过3~5日、退热后再次发热,或病程3~5天后症状仍持续加重的流感患者,需要警惕。
流感是什么?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相较于普通感冒以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咳嗽为主,流感全身症状较重。
普通感冒症状:典型的普通感冒通常表现为鼻涕、鼻塞明显,其他常见症状包括咽干、痒或痛,咳嗽和不适感,成人感冒很少发热或低热。咳嗽较常见,往往出现在鼻塞、鼻涕症状之后;鼻分泌物可能清稀,也可能呈脓性(不一定是细菌感染)。
流感症状:流感和普通感冒的最大的差异在于其严重性。不同人感染流感后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症状跟感冒类似,重者则会有上文提到的并发症。从症状上分辨流感和感冒,有时不会很准确。最快速、最精确的方法是病原检测。
出现这些症状,千万别拖
虽然,流感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其病程较长,引起的症状较严重。如果硬扛,可能会错过流感治疗的“黄金时间”。
流感发病48小时称为自救的“黄金48小时”,高危人群如果没有在48小时内使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疾病可能发展成肺炎等。在流感高发季,家中可配备流感自测试剂以及少量药物。
如果出现9大症状提示流感并发肺炎应立即就医👇
- 持续高热不退:体温持续高于39℃,且难以通过常规方法降温;
- 剧烈咳嗽:咳嗽症状加重,可能伴有浓痰或血丝痰;
-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出现胸闷、气短、呼吸费力等症状;
- 胸痛:在咳嗽或呼吸时感到胸部疼痛;
- 精神萎靡、乏力:伴有明显的全身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
- 口唇紫绀:口唇或指甲出现紫绀,提示缺氧;
- 反应迟钝或意识改变:如嗜睡、烦躁、惊厥甚至昏迷;
- 严重呕吐、腹泻:伴有脱水表现;
- 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如慢性心肺疾病患者病情明显恶化。
划重点
近期天气反复,伴随降温、假期出行,流感的危害不容忽视。首先,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是最重要的。每年的9月和10月通常是接种流感疫苗的好时机,即便在10月底前没有打上疫苗,在整个流感季都是可以接种的。为免疫系统上护甲,就能有效减少中招流感以及发展重症的几率。
接种流感疫苗后,一般可以保护6至8个月。像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医护人员等免疫力较低或接触病毒风险较高的人群,都建议接种流感疫苗。
而且,由于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每年流感流行株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建议每年都要接种流感疫苗!
本文原文来自广州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