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专用公路:一条公路的转型与区域发展新机遇
三峡专用公路:一条公路的转型与区域发展新机遇
三峡专用公路是三峡工程的重要配套设施,全长38公里,被誉为“世界隧道之最”。它于1996年建成通车,最初是封闭管理的,主要承担工程材料和设备的运输任务。2014年对社会开放后,成为三峡大坝景区的重要通道。
从封闭到开放:一条公路的转型之路
三峡专用公路东接宜昌城区,与汉宜高速公路相连,西至三峡坝区八河口,全长38公里。作为进入三峡坝区的三条公路之一,它在三峡工程建设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这条公路面临着转型的挑战。
2014年,三峡专用公路对社会车辆扩大开放,这一举措不仅便利了群众出行,更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为了适应新的功能定位,G348三峡公路启动了大规模改扩建工程。经过三年的建设,这条老国道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集地质科普、观景平台、旅游驿站等于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体。
串珠成链:打造三峡旅游新体验
升级后的G348三峡公路串联起三峡大坝、西陵峡、三峡人家等多个景区,成为三峡坝区文旅资源的一条“窗口路”。同时,由于地处古生物化石产地和地层古生物经典地区,该路还享有“三峡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科普公路”的美誉。
“90后”三峡移民王磊是最早在G348三峡公路沿线开办民宿的村民之一。他告诉记者,公路升级改造前,民宿生意一直不温不火,但自公路升级开通后,游客数量显著增加。“高峰期单日接待游客超过500人次,一天翻台七八次,就餐座位全部爆满,以前想都不敢想。”王磊说,去年民宿营业收入增长明显,在此就业的村民全部实现了增收。
“归季民宿”主理人王郑雪在外打工多年,几年前返乡打造精品民宿,开启创业路。民宿既保留了峡江宅院的质朴,又融入了现代民宿的舒适与便利,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民宿。热心的王郑雪不仅为村民提供创业咨询服务,还将客人向周边民宿“引流”。“做生意不怕多,就怕做不起来。”王郑雪说,只有村民一起把民宿产业做好做强,才能让G348三峡公路旅游“网红”变“长红”。
如今,一家家独具特色的民宿正在G348三峡公路沿线集聚成群。借着这条公路升级开通的“东风”,乐天溪镇目前已建起精品民宿、家庭民宿近200家,越来越多的三峡坝区居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自家院里做生意”的梦想。
带动产业兴旺:从“输血”到“造血”
三峡专用公路的开放和升级改造,不仅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更为当地农业注入了新活力。紧邻三峡大坝的秭归县,游客量成倍增长:与高速相接的秭归芝茅公路,成为打卡胜地;沿线2万名群众投身到乡村旅游,开办民宿或农家乐;当地出产的养蜂、茶叶、柑橘等农产品,直接卖给往来游客。
三峡大坝景区免票政策与专用公路开放相辅相成,带动周边区域旅游发展,如秭归县、夷陵区等,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和就业,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注入新动力。数据显示,2014年三峡大坝免票当年,夷陵区游客接待量8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22%。三峡大坝景区及直通高速“一免一开”后,周边的三斗坪、太平溪摇身变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热门目的地。到2023年,夷陵区游客接待量已达32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35亿元,分别较十年前增长了约四倍。
目前,夷陵区仅旅游民宿就有200多家,以“房间内直接看大坝”为主打特色的九间房民宿,就坐落于夷陵区三斗坪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民宿去年刚开业,假期和周末基本都是满房,刚刚过去的暑假更是“一房难求”,“看三峡大坝,体验升船机”是客人们两大核心诉求。
未来展望:持续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
三峡专用公路的开放和升级改造,不仅便利了群众出行,更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绿色生命线。它串联起多个景区,带动沿线旅游业发展,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和就业,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注入新动力。
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实施,三峡专用公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一条承载着区域发展希望的“黄金通道”。未来,这条公路将继续见证三峡地区的繁荣发展,为长江经济带建设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