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窗花与年画:传统文化的新时尚
春节窗花与年画:传统文化的新时尚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红红的窗花和年画,这些传统的节日装饰不仅增添了喜庆氛围,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窗花和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
从历史中走来的艺术瑰宝
窗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早在纸张发明之前,人们就用薄片材料进行镂空雕刻。到了唐代,剪纸艺术迎来大发展,唐人开创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剪纸形式,如“剪窗花”“剪人物”“剪花鸟”等。宋、元以后,春节剪贴窗花的习俗逐渐普及,人们往往用剪纸表达自己庆贺春回大地的欢乐心情。
年画的历史同样源远流长。它产生的年代不比卷轴画晚,根植于民间,装饰于节日,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好愿望、美化节日环境的作用。年画的作者大多为民间艺人,有些就是农民出身,在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上同群众较为一致。艺术上善于运用活泼生动、刚健清新的形式手法,以强烈明快的色调和热闹风趣的情节塑造动人的形象。
精湛的传统工艺
窗花的传统制作工艺以剪纸为主,艺人们用灵巧的双手和锋利的剪刀,在红纸上勾勒出各种吉祥图案。窗花的构图讲究对称均衡,线条流畅简练,富有装饰性和象征意义。春节期间,贴窗花、剪福字、剪生肖图案等是最常见的剪纸形式,蕴含着祈求平安、驱邪纳福的寓意。
年画的传统制作工艺则以木版水印为主。一般说来,套色木版年画有四道工序:画师起稿,将定稿用白描法画在毛边或薄绵纸上;刻工将画稿的反面,用粉糊粘在刨平的木版上,刻出墨线版,先印出几幅墨线画样;在画样上点出颜色,刻工再按点出的不同颜色,分别刻制出几种颜色的套印版(一般不超过5块);将墨线和套色版准备齐全后,将白纸数百张固定在刷印图案的位置上,再将画版仰放在纸的左边,将纸覆在涂匀颜料的画版上,再用棕刷平刷画版上的纸。如此刷完,再换另一颜色版,依样刷印,直到全部画版刷完。
传统艺术的现代创新
在当代社会,窗花和年画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活力,反而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窗花方面,一些创新案例令人眼前一亮。比如,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助产士花卉,从2022年开始,每年都会设计一款原创的生肖窗花。2025年,她设计了一对Q萌的龙宝宝窗花,龙妹妹手持一妇婴LOGO的福字,龙弟弟则露出可爱的火焰额头。这些设计不仅保留了传统窗花的元素,还融入了现代审美和创意,深受年轻一代的喜爱。
年画的创新则更加多样化。以杨柳青年画为例,近年来,杨柳青年画的保护单位杨柳青画社在坚持传统的同时把年画与当代设计结合,积极探索文创产品开发。画社成立了创作部门,从勾描、彩绘等各传统工艺环节抽调“80后”“90后”组建团队,主攻年画创新和文创产品开发。此外,画社还与老美华、津药集团、中铁十二局等老字号和企业合作,为其进行文化赋形、赋能。
文化传承的新时代使命
窗花和年画的创新实践,不仅让这些传统艺术形式重新焕发生机,更体现了文化传承的时代使命。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与时俱进,既要保持传统的精髓,又要融入现代的元素,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窗花和年画等传统艺术形式正在以新的面貌回归人们的视野。它们不再是简单的节日装饰,更成为了展现中华文化魅力、传递美好祝福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正在以创新的方式,继续书写着属于它们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