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从珠峰到沙漠,一位探险家的文化守护之旅
王静:从珠峰到沙漠,一位探险家的文化守护之旅
“4次登顶珠穆朗玛峰,10次登顶8000米以上雪山,连续142天完成地球九极7+2探险项目……”这串令人惊叹的数字,属于中国探险协会副主席王静。这位曾打破多项世界纪录的探险家,如今将目光投向了一个更需要她的地方——新疆于田县达里雅布依村。
达里雅布依村,这个被誉为“沙漠中的世外桃源”,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后一个通公路的村庄。这里保留着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是研究新疆历史和民族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个偏远的村落正面临着文化传承的挑战。
为保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探险协会发起“保护文化多样性公益计划”,并选择达里雅布依村作为首个试点。2024年2月6日,启动仪式在达里雅布依村隆重举行,王静代表协会宣布了这一重要决定。
“保护文化多样性公益计划”将为达里雅布依村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经济和物资方面,通过公益行动募集的资金和物资将用于发展特色产业,如大芸合作社和荒漠肉苁蓉种植,同时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在教育培训方面,计划将为当地年轻人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他们成为探险领队,助力文旅发展。
此外,项目还将通过各类社会资源对接和文旅资源宣推,提升达里雅布依村的知名度。2024年元宵节,“跨年横穿塔漠探险活动”探险队抵达达里雅布依村,通过直播等方式向外界展示了当地的独特民俗风情,让这个神秘的沙漠村落为更多人所知。
哈佛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学院院长杜维明曾指出,全球视野下许多值得保存的文化资源并未得到足够关注。中国探险协会希望通过这一公益计划,搭建一个开放的平台,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文化多样性保护工作。
作为项目发起人之一,王静表示:“我们希望把达里雅布依村打造成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样本,让它成为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特征的优秀案例。通过保护原生态风貌,促进中华文化传承,展现文化自信。”
目前,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达里雅布依村被成功打造为3A级旅游景区,2022年前8个月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旅游收入达29万余元。同时,村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也显著提升,特色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带来了新的生机。
“保护文化多样性公益计划”不仅是一个文化保护项目,更是一次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实践。它以点带面,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正如王静所说:“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保护文化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这个沙漠深处的明珠将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中华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典范。而王静,这位从珠峰走来的探险家,正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她的“探险”之旅,为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