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哪吒又来搞事情了!这次是关于“美”的大讨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哪吒又来搞事情了!这次是关于“美”的大讨论

引用
腾讯
11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04A05JXD00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718964
3.
https://mt.sohu.com/a/853373659_121924583
4.
https://www.sohu.com/a/853373663_121924583/
5.
http://www.xinhuanet.com/ent/20250206/1889c16fed954df1811f5d74b504aff6/c.html
6.
https://www.sohu.com/a/853373383_121924583
7.
https://m.ac.qq.com/Ask/detail/aid/pefobpxahv
8.
https://www.52hrtt.com/eg/n/w/info/F1735181776785
9.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5276
10.
https://www.yunqiaowang.cn/48649.html
11.
https://www.cnanime.net/detail/id-10202.html

《哪吒之魔童闹海》自上映以来,不仅以56.95亿元的票房成绩位居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位,更引发了关于动画角色形象设计的广泛讨论。这部由饺子执导的动画电影,以其独特的角色设计和颠覆性的形象设定,再次将“美”与“丑”的审美争议推向了风口浪尖。

01

从“丑”到“美”:动画角色设计的审美困境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的形象设计延续了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风格:烟熏妆、丸子头、坏坏的笑容,以及略显狰狞的面部表情。这种颠覆传统的设计,在六年前首次亮相时就曾引发巨大争议。许多观众难以接受这个与传统印象中英俊小英雄形象大相径庭的哪吒,甚至有人直言“太丑了”。

这种对角色“美丑”的争议并非个例。2023年上映的《深海》和《长安三万里》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影片中的角色造型同样被部分观众批评“丑”。更早些时候,《雄狮少年》系列因其写实画风被指“眯眯眼”造型有地域歧视,导致后续票房表现低迷。



为什么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的角色造型愈发苛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的陆嘉宁副教授认为,这与动画技术的发展和观众审美观念的变化密切相关。

02

二维与三维:动画角色设计的差异

从动画技术的角度来看,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在角色设计上存在显著差异。二维动画作品通常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观众能够理解并接受这种不同于现实的视觉表达。例如,《大护法》《大世界》等作品中的人物造型,虽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美型”,但并未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应。


相比之下,三维动画由于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视觉印象,观众往往更加注重角色和场景的现实感。以《雄狮少年2》为例,尽管主创团队在剧作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由于动画媒介的特殊美学属性尚未被充分调动,观众更倾向于从现实人类肢体、五官比例方面挑剔角色造型美丑。

03

从低龄化到全年龄化:国产动画的审美转型

国产动画电影的角色形象演变,反映了从低龄化向全年龄化转型过程中的审美变迁。早期国产动画主要面向低龄儿童,人物造型往往简单脸谱化,强调善恶对立。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角色设计就非常典型。

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9.56亿元的票房成绩成为当年的票房黑马。这部电影中,孙悟空被塑造为一个厌世的中年人形象,江流儿则是一个七岁的迷弟。这种设计虽然突破了传统,但仍然以“可爱+有趣”为创作原则。

2019年,《白蛇:缘起》的出现标志着国产动画开始追求“美型”。这部电影不仅在情节上加入了许宣和小白的大谈情爱,甚至还有吻戏,而且在角色造型上也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国风二次元”网红美拍风格,创造了小白、小青的大眼睛、尖下巴的网红“美型”形象。

04

“美型”审美的利与弊

“美型”审美的兴起,一方面反映了观众对动画角色造型的高要求,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审美观念的同质化倾向。陆嘉宁副教授指出,当大众习惯将“网红脸”视为日常约定俗成的审美模型时,就会对差异性的审美对象产生“党同伐异”的心理。

这种单一的审美标准,不仅限制了动画创作者的创作空间,也影响了观众对角色造型的接受度。《雄狮少年》《深海》《长安三万里》等作品,虽然在艺术性和创新性上都有很高的水准,但却因为不符合主流的“美型”审美而遭到质疑。

05

突破“美型”束缚,追求角色多样性

面对“美型”审美的困境,国产动画创作者正在尝试突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证明,颠覆性的角色设计同样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导演饺子通过独特的角色造型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塑造了一个反传统的哪吒形象,最终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未来,国产动画需要在追求“美型”的同时,保持角色设计的多样性。动画创作者应该勇于突破固有的审美框架,探索更多元化的角色造型。同时,观众也需要培养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审美观念,欣赏不同风格的角色设计。

正如陆嘉宁副教授所说:“同质化的对于美的追求,恰恰是美的反面。”只有摆脱单一的审美标准,国产动画才能真正实现艺术上的突破,创作出更多具有独特魅力的角色形象。《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或许正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